八月的平原省,蔚藍的天空萬裏無雲,好幾天沒下雨了,雖然前幾天已經立秋,鄉村的早晚還算涼爽,但到了中午時分,太陽火辣辣的,氣溫還是高達35攝氏度以上,天氣還是和盛夏時分一樣異常燥熱,知了使勁地“知了、知了”地叫著,好像不甘這夏天的將要離去。
代子劍的心情也像這燥熱的天氣一樣,異常煩躁,躺在老家兒時睡過的竹床上,想睡會兒午覺,可他媽的停電了,鄉下就這樣,供電不靠譜,總不知道什麼時候有電,什麼時候沒電,小時候這樣,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想到還是這樣。多年過去了,還是象劉歡唱的《彎彎的月亮》裏的“那今天的村莊還唱著過去的歌謠”一樣。
躺在竹床上,沒有電風扇,(鄉下有電也不能供空調,電壓不夠。)代子劍就穿著一條休閑四角褲,還是汗流浹背的,想起小時候沒有電,也過來了,怎麼現在就忍受不了了呢,看來,還是這麼多年的城市生活把自己寵壞了,人哪,隻能就高,難能低就啊!
看著代子劍在竹床上挑幹魚似地翻來覆去,堂哥子民尷尬地笑道:“小劍,鄉下就這條件,你也是在這長大的,要不,你到堤上走走,那邊有樹蔭,還有河風,肯定要涼快些,晚上就來電了,吃飯時我叫國華叫你。”
“好吧,四哥,那我去走走。”
回來好幾天了,一直窩在家裏,不是看書,就是和幾個堂哥堂弟們喝酒聊天,出去走走也好,透透氣。
代子劍家的祖屋在村頭,是一三間大瓦房,代子劍下海後在城裏買了房子後,就把父母接到了城裏,後來父母說在大城市不習慣,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代子劍又不放心他們住在鄉下,就在家鄉的縣城給他們買了兩室一廳房子,因姐姐和妹妹在縣城工作,也好照應。從祖屋到堤上要穿過整個村子,一路上,代子劍也沒遇著什麼熟人,村裏的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經過四奶奶家們時,四奶奶看著代子劍,盯了代子劍半天,猶豫著眯著混濁的老眼,“你是不是劍娃子啊?”四奶奶今年已70多歲了,代子劍小時候就經常喜歡到她家玩,四奶奶當年可是十裏八鄉的一朵花,特別喜歡鬥代子劍玩,每當幾個小夥伴在一起時,四奶奶就喜歡說:“看來看去,還是我們家劍娃子俊,長大了肯定會找個漂亮妹子。”
看著慈祥的四奶奶,當年的一朵花如今已成一老嫗了。代子劍回答道:“四奶奶,我是劍娃子啊,你老身體可好啊。”
“老了,身體不行了,眼睛也不行了,這不,我小孫子柱子不知跑哪去了,我眼睛又看不清,著急啊,他爸爸媽媽又不在身邊,他又調皮,我管不住啊。”
“你不要著急,他玩累了就會回來的,都上十歲了,應該懂事了。”
代子劍回來的第一天,讓四哥帶著自己到村裏的幾家親戚走訪了一下,並給每家帶了一些禮物,畢竟小時候代子劍受過他們很多恩惠。所以對幾家的小孩一些了解。
穿過村莊,走上大堤,家鄉的母親河——電排河呈現在眼前,大堤在80年代後,幾經拓寬,已形成了一個三車道的大道,後來代子劍的一遠方叔叔當鎮長時,對大堤進行了加固,並鋪上了柏油,2000年時經這位遠方叔叔申請,縣裏又開通了一條公交線,方便了家鄉周圍好幾個村子,這條道也成了湖堤村周圍幾個村到鎮上和縣裏主幹道。直到現在,周圍的老百姓走在這條道上時,都會說起這位遠方叔叔為家鄉辦了一件好事。
現今的大道,平整的柏油路,大道兩旁,綠樹成蔭,從建國初期興修水利時,為了護堤栽種了許多水杉和楊柳,這麼多年過去,都已成參天大樹,上遊還建了一座小水電站,由於這原因,這條河也改名叫電排河。
代子劍走在林蔭道上,中午時分,路上車輛很少,基本沒什麼行人。代子劍走了一會兒,在一顆楊柳樹下停住了腳步,呆呆地看著遠處波光鱗鯪的河麵,一陣涼風吹來,代子劍機靈一個冷顫,就象happy時最後一刻的舒爽,代子劍的心情也漸漸平靜了下來。
呆呆地看著平靜的河水,這條養育了湖堤村人的電排河,代子劍不由得想起了種種往事。
往事如煙,一晃,人已到中年,想起兒時和小夥伴在電排河裏戲水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唉。。。。。。。人總要長大,人們常說,年輕人總是憧憬未來,老年人喜歡回憶過去。難道自己老了!我靠,我才39歲,40歲不到,按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多年以前重新劃分的年齡段層,老子還是年輕人段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