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情報工作很重要(1 / 2)

在零一年利用各種手段向政府申請土地,向政府申請貸款的事還是比較少的,但在十幾年後這一手幾乎都被玩爛了。

甚至有很多知名企業在小地方投資壓根都不需要花一分錢,當地政府要給他們提供好政策(免稅、土地等)、貸款之類的,他們才會來。

或許有人會說,政府就那麼傻,提供那麼好的條件給他們?那還不如政府自己創業呢。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人的名樹的影。

企業的名字響亮,就有帶動效果。

你要是說貸款幾千萬給隨便什麼人創業,事情被公眾知道之後絕對是要罵娘的。

但如果對方是知名企業,比如說央企、國企或者世界五百強之類的,這貸款就能說過去了,公眾媒體還會誇獎道“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無論最後企業有沒有給當地帶來就業、稅收等等福利,當地政府都是獲得了政治資本。

在胡帥看來,想要申請政府資助,關鍵就在於能夠做出一個足夠好的PPT。

畢竟政府官員時間有限,也不是專業知識,他們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值得資助,除了看資曆以外,最為重要的就是看申請者的PPT彙報了。

很多人都神話PPT了,覺得高手做出來的PPT是多麼多麼好,可以打動聽眾。

但他們其實是本末倒置了,PPT的本質其實是為彙報服務的,如果你腦海中沒有東西,PPT做的再精美也是照本宣科。

胡帥對紡織業了解很少,除了要網上搜集一些資料外,還需要董俊提供資料給他。

他把需要董俊提供的資料一一列出來打印出來,然後讓董俊進辦公室,對董俊說:“麻煩你幫我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

董俊接過來看了看,才點頭表示知道了。

於是胡帥向董俊確認時間,問兩天內能否整理出來。

董俊表示沒問題。

董俊出去後胡帥就繼續在網上搜索資料,別小看搜集這些公開的信息,無論國防還是企業之間的商業競爭中發生的情報工作證明,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資料都是可以通過合法的、符合道德規範的途徑獲得。

事實上在情報圈有這麼一句話,“情報到處都是,缺少的隻是發現情報的眼睛。”

收集公開情報很簡單,但收集什麼樣的情報,然後怎麼去處理加工這些情報,使之變得有用,就很考驗人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足球比賽中的點球決賽了,想要知道對方罰球隊員會把足球踢向哪裏?那你就需要去搜集該球員以往比賽、訓練中踢點球的習慣了,並且去分析,從而可以提高撲點球的成功率。

在1964年的曰本,百廢待興,曰本企業就好像饑餓的狼群一樣四處尋找商機,他們為了確定能否與華夏做成石油設備的交易,迫切需要知道華夏大慶油田的具體位置、規模以及加工能力。

如果按照一般諜報片的思路,肯定是各種間諜潛入,偵查,反間、離間、賄賂等等,甚至還要派出美女間諜、美女忍者之類的……

但事實上他們做的很簡單,他們從《人民曰報》上有標題為“大慶精神,大慶人”的報道判斷出大慶油田確有其事,然後以此為線索,全麵從華夏公開報刊上收集有關大慶的報道。

兩年後,在1966年第一期的《中國畫報》上,他們看到了鐵人王進喜站在鑽井機旁的那張照片。

一般人看到這張照片也就僅僅看到了而已,但在情報專家的眼中,他們根據王進喜的衣著去分析,判斷隻有在北緯46度和48度的區域內,冬季才有可能穿這樣的衣服。因此他們判斷出大慶油田的大致位置。

之後曰本的情報人員又發現,從東北開到南方的油罐車上有厚厚的一層土,從土的顏色和測量火車每百公裏的降塵量中驗證了油田所在位置。

在1966年的10月份,曰本情報機構又從《人民中國》上對鐵人王進喜的報道中一句“最早鑽井是在北安附近開始的”“馬家窯子”等地名判斷出了更加具體的位置。

僅僅從公開的信息,曰本的情報機構就能夠分析出大慶油田的具體位置,並且也是通過公開信息,他們判斷出了大慶油田的產量。

從而他們判斷出華夏在之後幾年的時間內會感覺到煉油設備的不足,於是他們以此推斷針對性的對華夏國的油田進行設備設計。

果然,沒過多久,華夏石油部就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采購該需求的設備了,而曰本國的設備完全符合要求,很順利的就中標了。

這是商業間諜曆史上的一次成功典範,曰本國的情報人員完全沒有使用任何花招,說好的美女忍者什麼的也都沒有。

有的就隻有買報紙,看報紙,以及分析報紙而已。

當然,胡帥並沒有那麼牛逼,但那麼多年的銷售做下來,幾乎每個季度都需要寫市場分析報告、競爭對手分析報告之類的。

市場分析報告還好做,畢竟他是做銷售的跑市場的,很多時候很多情報都了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