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這些教授專家在知識接納的過程中所具備的速度完全可以用遠超常人來進行形容。
再加上本身就是拆散的知識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所以使得這個速度的穩定性以更快的方式展開推動。
這也使得原先還有些擔憂的楊宇控製不住鬆了口氣。
要知道倘若針對整體東風號完整體的知識展開講解的話,內裏所具備的諸多含義絕對不是短短幾天時間內能夠解釋清楚。
若是真的要等到專家教授將所有的知識全部掌握,恐怕到那個時候還不知道究竟要消耗多長的時間。
說不定整個兵工廠修建的計劃都會因此而被迫終止。
孰輕孰重楊宇還是能夠分清楚的。
不過其中也同樣存在著對於楊宇個人而言算是很大的問題。
那便是這些專家教授對於知識的掌握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到底有那麼多年相關知識的底蘊蘊含在心中,因此就使得那些淺顯的知識隻要楊宇講出口以後,他們就可以保持著最快的速度全盤將其吸納於心中。
並且還具備著可以舉一推三的實力。
不得不說直接使得楊宇見證以後都不由得暗裏驚歎。
他清楚自己對於知識的全盤掌握理解基本上都依靠於震驚係統內部相關講解手冊的幫助,可是這些專家教授不同。
他們是憑借自身所具備的經驗硬生生提升知識掌握吸納。
這種程度遠非常人所能及的。
不過這種形式就使得楊宇根本來不及具備任何可以鬆口氣的機會,在這些專家教授將原先的內容全部掌握以後,就立即展開有關於後續相關知識的教導工作。
好在過程中還有片刻停歇的機會。
否則他恐怕真的就會達到連喝水都來不及的程度。
忙碌的工作生活絕對可以促使旁人忽略掉時間的流逝,等到楊宇在這種環境中總算是反應過來時,已經成功的花費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看似這個時間歸納為具體數字以後顯得較為漫長。
但是卻也是對於知識以及各個方案的規劃最有效率的執行。
當然,為了這份任務而頗為忙碌的又何隻是楊宇一人。
負責聽課以及授課的專家教授,以及那些每天需要絞盡腦汁的體會以往從未傾聽過的科研知識的普通士兵,都深切的感受到這兩個月的時間究竟有多麼的難熬。
好在接收到的收獲算是頗為充盈的。
這也完全可以說是一件好事。
等到有關於東風號核心數據技術的大體情況全部講解完畢以後,所有接收到這些知識的專家教授也都全部接納。
可能單單抽出其中一個人完全沒有辦法推動東風號生產。
不過誰都知道如今軍魂兵工廠的存在完全就是個整體,所以他們能夠通過整體的結合來發揮出最為充沛的力量。
每個人都對於軍魂兵工廠後續的發展充斥著濃鬱的期待。
尤其是推動整個計劃展開進行的楊宇。
而這個計劃完全繪製上圓滿的句號,則是由負責兵工廠內部所以有普通士兵統帥工作的吳昊所帶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