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312 無可回避的毀滅命運(1 / 3)

用文藝一點的方式,也就是負責記錄織田蘿莉生活的禦用史官太田牛一的筆來記敘這場戰役的話,那麼就這樣寫吧。

在長久以來的同盟關係下,朝倉家和淺井家之間的友誼不過是兩代人。對於是否援助一點朝倉家內部分歧也是很大,但是最終不知道是以為朝倉義景突然想起了唇亡齒寒的典故,還是因為朝倉宗滴的聲威實在太過於有影響力。在北之莊聚集了三萬多士兵之後,朝倉家就抱有著戰國少有之義理旗幟前往小穀城下於織田家決戰。

在原先固定的戰爭方式當中加入一向宗這樣的攪局野獸就是景嗣的戰略,他引以為傲的鐵炮隊就是織田家取勝的秘寶——七萬人當中足足有兩萬八千挺鐵炮,以及各種口徑大炮六十門。如同將在未來出現的拿破侖一樣,如今的這個東方人也騎著自己的戰馬猶如皇帝一樣檢閱著自己的軍隊。帶著橫掃這個國家的意誌,他手下的軍隊是這個國家內戰鬥力最強的,而他本人的戰術素養雖然稱不上第一,但是也有著一個完備的參謀部用來聽取意見。要說是他和皇帝有什麼不同的話,那麼就是這個東方人的身高確確實實的比拿破侖高上一些。

織田家參謀部所提出的建議是首先攻下他們所圍困許久的據點小穀城,這一點很快得到了景嗣的認可。在將大炮架起來之後,這座得益於敵人的戰略才堅守了數日的山城很快的陷落了——就好像是挑釁一樣,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隻是在朝倉義景能夠看到小穀城輪廓的時候將它攻下然後耀武揚威的展示了自己的戰俘。

比起景嗣那支已經幾乎接近近代化的軍隊,朝倉義景的軍隊則更加富有這個國家的傳統——穿著桶川兜手拿著長槍的足輕,背著竹木弓和箭頭粗重的弓箭足輕,還有為數不多的騎馬武士作為突擊力量。中規中矩的布置沒有絲毫的新意。這套穿自於祖輩可以追溯到中國戰國時期的陣型被堅持還沒有過時。而老將朝倉宗滴也一如家主的父輩一樣,傳統的在陣幕當中指揮者戰場的局勢。而非是敵對的織田家統帥上條景嗣一樣不斷變換著自己的位置檢視著前線的士兵。這場保守勢力和新興勢力的決戰頗有一種英國光榮革命時期國會軍和王黨軍的決戰即視感。而同樣的,景嗣的位置也正好差不多是那個無冕之王護國主克倫威爾。

“命令佐佐成政出陣,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從左翼接觸一下朝倉家,試探一下朝倉家的力量,然後佐久間大學不是和他的關係很好麼?那就讓佐久間家負責策應。”

在親身的觀察了戰場形勢已經前線的布陣之後,魔王的指揮所並非是在陣幕內,而是剛剛被攻下的小穀城中。原先雖然不豪華但是也不會顯得破敗的天守閣已經在之前的攻城戰當中被嚴重毀壞,牆上的血跡以及鐵炮槍擊所留下的彈孔都還存在著,而憑借著天守閣製高點的優勢,魔王於此指揮全軍。

為了讓織田家的戰鬥力能夠在並不是織田家嫡係指揮的情況下得到最好的保證,景嗣的本部人馬並沒有按照通常的布置因為其精銳而被排在靠前的位置,相反卻是在最後。全軍一半的鐵炮在後排的用意不過就是監督那些可能不服從指揮的家夥——沒有人會懷疑這些士兵向同僚開火的決心。

在雙方布陣完成的十點,第一次的戰略機動就由織田家的突擊性將領佐佐成政發起了,這位在另外一個世界線以穿越群山到越後求援而文明的年輕將領在這個時候卻是已經被逼到了絕路。第一番槍隻有三千人發起實在是讓人覺得太過於單薄了。即使是佐久間家族的五千人馬會跟在佐佐成政身後也一樣是如此。

沒有大氣磅礴的衝鋒而隻是小小的試探,足輕們努力的把自己的身體藏在那麵作為標準裝備的鐵盾身後然後挺著長槍緩緩移動。這樣方陣形的進攻能夠在確保正麵最大防護力的同時將力量全部積蓄於正麵。一旦和敵人短兵相接,那麼將會由三排長槍同時發揮作用。可是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正麵交戰,從這一點來說,方陣其實是不太適合大兵團作戰使用的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