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過去幾年裏織田家修築各種各樣工程所用的資金的確是相當的多,但是實際上大多數花出去的銅錢都會在數年裏重新回到織田家的倉庫裏——一方麵是大部分農民會選擇留下保值的糧食然後選擇用銅錢交稅,另外一方麵則是商業當中的收取的銅錢。以金銀銅三級貨幣,甚至是包括糧食在內的第四級,構成了穩定的商業體係。不過一般情況下,金銀的話是不會進入普通流通的,除去一些武士們可能會用金銀小判進行一些消費,但是這種事情也是很少的。
而織田家在各地的金山配合了相對來說比較科學的采集冶煉技術之後,單單就是甲斐金山就可以達成一年萬兩的總產量,配合上富士,安倍,飛驒以及各地的小金山,領內所能控製的金山總量高達三十二座——武田家全盛時期的話是二十八座。
織田家每年所能夠收入的黃金的量是可以用“噸”這個詞來計量的。而同樣的,越後也接著關東還有佐渡擁有著僅次於織田家量的黃金,所以關東關西均勢的達成,除了軍事上的對峙外經濟上的旗鼓相當也是重要的理由。而為了成功的給王直有資本去打開明國的海上商貿大門,這次的話他拿出了二十萬兩的黃金作為壓軸的資本——用某種並不雅觀的詞來形容這些黃金來源的話,那麼就是搜刮。不僅僅隻是出產,更加是包括了那些畿內黃金的累積還有曆來的戰利品,這整整十噸黃金在明國的話,起碼擁有二百萬兩白銀以上的購買力,換句話說,景嗣這次拿出來的黃金,可以買下超過半個安土城。這種魄力,也真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這些黃金從岐阜城的地底和金華山被挖空的山體當中運出的時候,很多人也都為這次的行動捏了一把汗。
這些黃金的量雖然算不上少,但是同樣的也並不能真正收買整個國家。畢竟整個大明的基底,是這個島國所沒有辦法想象的,單純的就是日本的石高製,整個織田家的領地加起來或許還沒有蘇州一地富饒,所以單純的想要用錢無腦砸的話,那麼是一件並不現實的事情。隻有把錢用到了點子上,那麼才會有其應有的效果。
所以到了最後,某個雄心勃勃想要促進祖國海洋貿易發展的走私商人還是乖乖的回到了平戶等待時機,如果說能夠用相對平和的方式解決的話,那麼也沒有人會蠢到真的去和一個帝國對著幹的,畢竟景嗣也答應了,等到西國還有四國的征伐結束之後,就會派出朝貢的使團在對麵稱臣的同時祈求重開海禁。現在的話,時機還沒有到。
代價的確是很大,但是一旦成功的話,那麼自由貿易所能夠獲得利潤是要遠遠超過十噸黃金這個數字的,所謂坐吃山空,一旦真的閉關鎖國的話,那麼多少金山也是會有挖空的時候的。
而真正的擁有了大海之後,所能夠取得財富幾乎是無限量的,如果可以的話,乘著現在去美洲,或許還能分一杯羹呢?
……
“濃姬啊,現在的樣子,稍微是不是有一點不吉利?畢竟現在的話,我們好像是紅色的一邊啊。”
就好像是武田家所敬若神明的日之丸禦旗一樣,日本的曆史多半就是由紅白兩色組成的,就像是多年前傳說當中的源平合戰,本來作為平氏後裔的織田家就崇尚紅色,所以白質而紅章的木瓜紋插在船頭的時候,景嗣也會有一點想到那個關於壇之浦合戰的典故。
源平合戰的最後一場,天皇投海的壇之浦海戰當中,使用了白色軍旗的源氏戰勝了平氏,而現在的話,作為源氏後裔的三好家最後殘餘也是本著這樣子的典故,將軍旗變成了白色而希望能夠重演壇之浦的勝利,阻止織田家取得天下。當然,要是這樣子有用的話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