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打著“鵺”的旗印,終於將部隊推進到了姬路城城下的時候,島清興沒有如同預期當中的那樣見到自己的丈夫——準確的來說,自己僅僅隻是見到了自己丈夫的部隊,還有一臉尷尬的服部半藏。
為了播磨國的攻略,首先的目標是就是拿下重要的據點姬路——在西國,像是這樣子靠海的聚落還是比較少的,如果能夠順利拿下這裏的話,那麼就可以成功的掌握這個令製國絕大多數的人口。而從明石郡出發的軍團也是被分成了兩路,景嗣還有米五郎左走的是比較平坦的海邊,在有著海軍的補給下如此的行軍是比較愜意的。之所以有著如此的決定,一方麵也是因為兵力構成當中景嗣手下還是有太多新兵的關係。
在內亂當中,織田家損耗的實力並不是太多,但是對於有經驗的士兵損失這一點,是再也沒有辦法彌補的了——佐佐成政,佐久間信盛,前田利家,這些家夥們手下的部隊都是曾經在各個戰場上建立了功勳的士兵組成的,即使因為統帥本人的錯誤,這些曾經立下的功勳也是毫無疑問的。然而除去一些人選擇了繼續成為常備軍外,更多的士兵們選擇了卸甲歸田——畢竟還是封建時代,兵隨將走的特色已經太過於明顯了。這些曾經在近畿,石山等地有著不俗表現的士兵損失之後,織田家的常備軍就不得不招募大量的新兵來彌補損失。然而這些新血的質量……請讓景嗣使用一種盡可能溫和的方式來講述。
“這群家夥僅僅隻是花了兩周明白了自己應該在什麼位置上擺出什麼姿態然後射擊的混蛋而已,要是讓這群家夥去肉搏的話,我甚至都懷疑是不是會敗給農民……”
誠然,隨著科技的增長,在遠程殺傷力的比拚上織田家毫無疑問出於了頂端——但是同樣的織田家同樣有著全日本最糟糕的兵源。不管是被成為“姬武士”的濃尾軍團或者說是在播磨地區到了後來依舊會很有名的“大阪師團”因為人口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的確是織田家軍團的主力。而真正支撐起防線的,卻是那些經過了許久征戰而成為精銳的部分人馬加上了甲州還有土佐武士而已。故此,讓這群家夥去負責山地作戰的話實在是一件不太明智的事情,在將精銳部隊交給了島清興之後,景嗣本來是帶著兩萬五千的新兵到達姬路城下的,但是,最終的話等待島清興的隻是這些沒用的士兵而已。
長久以來的征戰損害了景嗣的健康這一點,眾所周如但是嚴峻程度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自從去年夏天以來一直進行著作戰,足跡遍布了關東,近畿,四國,北陸的男人已經確實的陷入了病痛的折磨,本來應該是指揮這場戰役的家夥卻在路途當中倒下了。因為疾病的複發而被抬進了有馬溫泉附近進行療養的家夥是不可能指揮戰局的,所以,如今掌管著前線戰局的則是島清興本人。
而擺在她麵前的事實,或許並不是那麼樂觀——自己的手下有四萬人,但是兩萬五千人都是新兵,僅僅隻有幾周的訓練就被拉上了戰場,接著剩下的一萬五千人當中可以稱之為精銳的大概隻有五千左右的部隊。這些還都是一直跟著景嗣這些年來征戰從來不曾背棄的旗本,最早的甚至能夠追溯到征伐三河那會兒,其他的人則是在軍營還有訓練場上渡過了幾個月的士兵,而共同點的話,則是沒有多少戰爭經驗。
雖然有著將近三萬挺鐵炮的龐大的火力,不過僅僅隻是用火力來說明問題的話是不可行的——麵對有著石頭城牆還有二重郭的姬路城,炮彈是很難起到真正的破壞作用的,加上鐵炮一起,作為是可以達成壓製的目標。然而真正攻下這個在西國的前進基地,依靠的卻是實打實的肉搏,讓這群家夥們去肉搏……並不是什麼好主意。
真正的能征善戰的軍團是需要在戰場上練就的,不隻是冷兵器時代如此,像是這樣子的火藥武器還沒有徹底的發展的時代則更加是如此了。在三十到五十米距離這種衝鋒之下不需要幾秒的地方向敵人開火需要的勇氣——這種勇氣可不是在訓練場上能夠訓練出來的,要知道在拿破侖時代的歐洲軍隊平均都需要四個月左右的訓練,而橫掃歐洲的法軍則隻需要兩周,更要重要的,還是戰場上的表現。
“算了,先不管了,明天開始的話就首先攻攻看吧……在這裏呆著也是於事無補的。”
歎了一口氣,想著未來的情況——織田家軍團的勝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著某個統帥的惡名支持,而現在的話在得知上條景嗣不在的情況下,城裏的守軍大概也會稍稍的高漲一分士氣吧。
不過,或許景嗣的不在也是為了島清興的出場而做出的鋪墊也說不定呢?畢竟這家夥啊,在另外一個世界線上也是對於東軍來說有著很大威脅的大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