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沒有人提及的話,全天下應該是不會還有人記得九州那邊有著一支軍團在立花道雪的帶領下準備受命攻擊西國,畢竟就數量還有質量上來說,這支是不可能有取得天下的可能性的——在伊勢誌摩和美濃的關原已經聚集了超過六十萬海路大軍的情況下,區區遠在西國的六萬人又能做到一些什麼呢?不過若是能夠成功的獲得他們的支援的話,不管怎麼說也是能夠在戰場上有著一定程度的心理優勢。
所以,正因為明白了自己的價值重要,所以說不管是島津那邊,還是大友那邊做出的共同決定就是讓九州兵待價而沽按兵不動——若是東軍勝利,那麼必然是慘勝,這對於九州兵來說是最好的結果,但是若是西軍勝利,那麼自己也隻有降服。就這一點來說,至少能夠保全九州的安穩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然而,不得不說這些大名們的意圖還是太過於幼稚了——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場注定是決定整個日本的命運甚至是時代的命運的大戰之前,想要明哲保身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東西軍幾乎在同一時刻做出了相同的決定——派出了自己的水師接著想要獲得這支九州兵團的支持,雖然陸上的差距懸殊,但是在水上的話,東西兩軍的力量比卻沒有那麼大,硬要說的話,倒是東軍占有優勢。
海軍不同於陸軍,除了軍港是海軍的駐地外,所有乘員的第二家園就是艦船本身,而克裏斯丁娜離開的時候,就帶走了相當程度的家底。
原先的織田水軍在分為了上條水軍和織田水軍之後,兩艘旗艦“天照”和“素盞”也就分到了兩軍手中,接著因為阿芝莎的叛變,這兩艘船又歸到了一起,作為伊勢灣還有瀨戶內的海上霸主。有著這兩艘巨艦坐鎮外加上關東的水師其實力絕對不容小視。但是同樣的,上條軍也有著新世代的戰艦下水——原來作為日本三大主神而命名的應該是“天照”,“月見”,“素盞”三艘,但是就結果來說,最後一艘船就被改成了一艘遠超於想象的巨船。
完全放棄了移動力這方麵的考慮,沒有采用其他兩艘船的西洋式造型。而是采用了古代的樓船以及艨艟的造型,在外層覆蓋了金屬板甲之後,這艘裝備了大量大炮和士兵的戰艦與其說是戰艦倒還不如說是海上的浮動要塞——本身的話,隻能順著水流和風向漂行,根本沒有自己的移動能力,若是要移動的話。那麼就需要動用大量的船隻還有人手來拖動進行部署。
而這艘船,最終也被命名為了“八歧”,該說是理想當中的,也是不出所料的名字吧。
當東西兩軍的戰艦同時聚集在了山口附近的時候,三方勢力都陷入了一種微妙的狀態——尤其是,東軍負責招攬九州兵團的是重新披甲上陣的丹羽長秀,而西軍的負責人是明智光秀的時候。整個場合就變得微妙了起來。
總之,大概就是類似於徒弟對於師母挑戰一樣的事情吧。
而就九州大名們本來的選擇的話,其實也是多半傾向於首先倒向魔王那邊了——魔王那邊的軍隊數量要遠遠超出東軍,雖然說正義在東軍,但是有的話時候光光憑借正義是吃不飽飯的,沒有人會把自己綁在失敗者的那一邊。
所以,理所當然得,島津和大友的使者第一時間登上的當然是那座漆黑的海上浮動要塞。而等待他們的,是嚴陣以待的上條家的女王。
“我認為,我們已經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這一點從現在來說你們就能夠理解了,我不遠萬裏從這裏過來,身後帶的船隊你們也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吧?”
很顯然,魔王的軍隊雖然龐大但是嚴重缺乏傳統武士的支持。就目前來說,百萬普通青壯的動員力當中真正是武士階層的可能僅僅隻有百分之五左右——而相對不怎麼龐大的東軍,他們大多數成員可都是武士,在這個以冷兵器作為主戰力量的時代裏。魔王也不敢小看武士數量對於戰局本身的重要性。
而若是能夠直接將整個九州兵團拉近西軍的陣營,那麼原先缺乏武士的困境就會大大緩解。所以,這正是光秀前來原因的一部分。
“說實在的,其實我們並無意與和你們爭論九州那幾百萬石領土,現在稍有常識的人都應該能夠看得出來,隻要是我們全力進攻,那麼東軍就絕對沒有任何勝算,所以按照我們的計劃,戰後九州的領土我們會保留,但是如果和我們為敵的話,那麼多前車之鑒我覺得應該不用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