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錨!出兵!為了帝國和皇帝!拿下日本,我們中國為了日本輸血了,教育了那麼多年,為的就是能夠在有一刻將日本變成我們的行省,而現在的話,就是收割勝利果實的時刻了!帝國的水軍還有陸軍們!前進!前進!前進!大明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帝國即將崛起,海那邊的帝國來了!海那邊的帝國,再一次來了!
如此的互相宣告著,然後開始了逃亡——帝國的水師分別從旅順,泉州,寧波三座不同的港口出發,然後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日本本身。
雖然目前還是有著他們是為了幫助魔王而行動的概念,但是誰都能夠明白宰相打的到底是什麼主意——魔王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一個有用的棋子,若是協助他打敗東軍之後,那麼大可以根據民意來回頭除掉魔王本身。隻要是這樣子的話,那麼他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獲得全勝。
帝國的人口和軍隊雖然眾多,不過若是要隨便犧牲的話那麼依舊不是宰相的想法——將日本納入帝國隻不過是中央帝國計劃的第一步而已,若是犧牲很大的話,那麼就難以持續接下來的作戰,雖然自己貴為帝國的實質領導者,要是幸運的話,說不定還能夠活個好幾十年的,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壽命結束之前,他更加擔心的是自己的政治壽命。
政客作為工具,和尿布是相似的東西——用久了,髒了都需要變換,而根據人不同的話,也需要有不同種類的尿布。若是皇帝變換了,或者不加以信任的話。那麼比起生命,他能夠當國的時間也會減少很多。
畢竟,這位宰相不會清楚,按照曆史軌跡,他還能夠繼續帶領這個帝國走下去好幾年,隻不過那時候的他也會專注於內政來改變帝國的積弊——畢竟。誰也不會知道,自己的下一個服務對象會是一個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的木匠皇帝吧。
“日本啊,日本,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國家就能舉起百萬大軍,要是獲得這裏作為基地的話,我們可以輕鬆的獲得兵員,並且,參將你也說過了吧,日本兵的素質其實並不差。若是用來征伐南北,你覺得如何?”
“我覺得相當合適,不過若是日本人拚死抵抗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有能力占領日本全土……”
雖然說是一個以剿滅倭寇作為誌向的人,但是戚繼光真的來到了日本海之後,卻開始了稍微的有一點猶豫——所謂倭寇的這個概念首先水分就很大,其中包括了真倭和假倭,雖然不想承認。但是大多時候東南沿海的戚家軍作戰對象並不是什麼日本人,而是以倭寇之名行強盜之實的明國人。至於為什麼被稱作為是倭寇,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入侵者當中還屬日本海盜最為凶猛吧。然後對於防禦作戰在行的軍隊,在敵國作戰反而相當的不適應。
硬要說的話,既然選擇了日本是藩王的領土這一名義的話,明國就早已經對於舊日本宣戰了,這次他們的進攻。可並不是為了能夠阻止倭寇,而是讓日本不再以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出現在地圖上這種事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