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是坐錯飛機了吧?

霍從軍拿著登機牌找空乘確認。

“這就是3306號航班。”空乘禮貌地回應。

霍從軍還發現一個不同的地方,整個航班上隻有一名空乘。

向空乘了解過後才知道,那個年代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很少能有滿員的時候。

情況還真是這樣,等到關機艙門的時候,整個機艙算上霍從軍,也隻有三名乘客,簡直像專機。

那名空乘給三人送去了一枚口香糖,一大塊巧克力,霍從軍坐了多少次飛機,還是第一次見到發這些東西的,不過很快也就想清楚了,口香糖是給大家緩解壓耳症狀的,巧克力是那個年代物資太少。

這也就罷了,最讓霍從軍沒有想到的是,竟然還發了一包香煙!

華子煙,五支裝的。

“飛機上可以吸煙嗎?”霍從軍非常困惑。

飛機上不能吸煙,這已經是一種默認的規則,根本不用專門提示,現在機場竟然主動給發煙?

“當然可以,”空乘以為霍從軍是第一次坐飛機,耐心解釋:“這是為了給乘客緩解情緒的,我們的老人家坐飛機的時候就常常吸煙。”

原來是這樣,霍從軍明白了,茅台的興起牛排的流行,民間突然出現的橋牌熱都和老人家有關。

顛簸過後,飛機進入巡航狀態,空乘先是給霍從軍三人送來了報紙,然後又推著餐車挨個問霍從軍他們喝不喝酒或飲料。

放眼看去,還真的有茅台,霍從軍說“來杯茅台”,空乘馬上拿起容量是一兩的玻璃杯,倒了一杯。

霍從軍接過酒,品了一口,真是茅台,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正要放下酒杯,這個時候才發現麵前沒有小桌子,隻好一口喝盡,將杯子還給空乘。

當空乘再次出現時,餐車上擺滿了切好的水果,還有幾份類似於盒飯的飛機餐。

不過這一次霍從軍沒要,沒有桌子捧著吃總感覺怪怪的。

這時另一位乘客說了聲“我要吸煙”,空乘馬上走過去從身上取出火柴,給那位乘客點上。

這一幕霍從軍是真的無語,忍不住叫過空乘詢問:“飛機上吸煙失了火怎麼辦?”

空乘啞然,從業以來其他人都問能不能再來包華子煙,還是第一次遇到有人問這樣的問題。

帶著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回複:“我們航空公司的規定就是這樣。”

好吧,還真是大開眼界的八十年代航班。

送過報紙酒水餐點,空乘回去了,霍從軍拿起報紙看了幾眼,正要閉目休息,就聽空乘的聲音響起:“為了緩解各位乘客旅途的疲乏,我給大家唱支歌!”

睜眼看去,空乘姿態端莊地站在過道處,清清嗓子真的唱上了,先是唱了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又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

整趟航班,霍從軍都沒有吸煙,不管航空公司怎麼規定,都不能拿安全當兒戲。

回到北京的時候,已經是深夜十一點,當空乘人員通知大家係好安全帶時,霍從軍才發現那個年代航班的飛行時間也長,現代三個小時的旅程竟然飛了五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