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尋找商機(1 / 2)

張萬道:“這老外也真是奇怪,怎麼才下了六十噸的訂單。”

“人家主要從本國進口零件,那樣能賺得更多。”張萬是自己人,霍從軍沒有什麼好隱瞞的,說了遍進口差額獲利的事。

張萬猛拍大腿,“他媽的,這不是明擺著讓外國人來賺我們的錢嗎?”

到廣州一來一回,事情辦得很順利,朱經理和法國人看到鋼材後,沒有任何不滿,當時就付了貨款,還和霍從軍要了鋼廠的電話,說以後有需求就會聯係。

霍從軍也知道這種單子不能長期指望,上海汽車廠雖然是長期合作卻隻有一家,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開拓市場。

搜索了半天記憶,也還是不清楚這個年代究竟都發生了什麼事,都有哪些廠子開業。

“得拓寬信息渠道啊!”回到京城已經兩天,霍從軍一直在思索著這個問題。

可是那個年代別說網絡,連老年手機都沒有,大哥大都還沒出來,上哪拓寬信息渠道去。

“霍廠長,這是今天的京城日報。”新的辦事員小富走進辦公室,將報紙放在辦公桌上。

原辦事員小劉嘴太碎,一點保密意識也沒有,霍從軍將他調到了後勤,剛剛換上的小富非常沉穩踏實。

目光落在京城日報上,霍從軍忽然有了辦法。

在那個年代,郵局非常重要,除了寄信寄錢托運物品外,還承擔著一項任務:訂閱報紙雜誌。

本來霍從軍也對這些都有印象,可是重生前一切都太便利,便利到忘了以前的年代是什麼樣的,這會才想起來。

“小富,跟我到郵局跑一趟!”

郵局有一本目錄,全國各地的報紙雜誌期刊全都集中在上麵,可以說是一份檢索。

這事到郵局一說就成,工作人員將厚厚的目錄推給霍從軍,讓霍從軍自己選。

仔細看了快一個小時,霍從軍將抄好的訂閱目錄交給對方。

“這麼多?”郵局工作人員是第一次見像霍從軍這樣的人,要訂閱的報紙雜誌期刊的目錄整整抄了一頁,可以說囊括了全國各地的報紙。

那個年代沒有提成,工作人員都是固定工資,沒有任何表情地登記過,將收據撕下遞給霍從軍,“郵遞員會按時送到的。”

第二天開始,就有報紙送上門了,都是京城附近城市的,隨後幾天越來越多的報紙送到,雜誌期刊也開始陸續到達,霍從軍每天到單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報紙,掌握各地動向。

——溫州經濟發展迅猛,上半年新成立企業達到三千家

眾多的報紙中,霍從軍注意到這麼個消息。

今天提起溫州全地球人都快知道了,從特朗普競選的選民帽到非洲草原雜貨店的鍋鏟子,其生產地都是溫州,可在那個年代溫州隻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城市。

“去這裏考察考察?”霍從軍自語道。

目前整個市場上大單子並不多,想要讓鋼廠持續生產運營下去,必須要把那些中小單子也重視起來。

叫來徐福貴和他商量這件事,“徐廠長,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