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就是花大價錢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專家鑒定會,以便再次給他的所謂發明鍍金,到場的都是高層相關部門的領導還有技術人員。
在會上,經過專家們的鑒定,一致認為“內反饋方式”屬於國內首創,在技術上配用了串級調速裝置,可以應用在風機還有水泵上,對它們的調整節能作用非常的明顯,並且推論出了它的社會經濟效益,據稱可以節省電能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七十。
有了高層專家們的這番隆重推薦,沈太福的技術名聲大噪,也為他的第二步鋪下了厚實的基礎。
“接下來,我就在各個省市的報紙上開始大肆報道……”提到這個,沈太福還是忍不住的得意,絲毫不覺得有任何愧疚。
自他開始在各省市的媒體上大作宣傳以後,各地都開始流傳起了這個傳奇人物的傳奇發明,無數的人都想參與其中,以便能搭上這一趟賺錢的快車。
之後的事霍從軍就全知道了,方誌新和他提到了,陳河也和他提到了,但從沈太福嘴裏說出,更有震撼力。
“我給各地的媒體都花了大價錢,讓他們來報道我的發明,不光在首版報道,還要全篇幅的報道,這樣可以給人一種氣勢十足的感覺。”沈太福竟然笑了起來,道:“根本不用我操心,那些媒體都開始主動美化我的發明成果,有的媒體說我的發明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一次偉大創舉,還有的媒體說我的公司有12億的固定資產,還有300多項專利技術。”
十二億固定資產這個信息在霍從軍和王副部長調查長城機電科技公司的賬務時,是王副部長看過賬務報表後得出來的結論,霍從軍感到意外,問道:“這些都是假的?”
沈太福笑嘻嘻說道:“當然是假的,我的公司怎麼可能有那麼多資產,真要有那麼多資產,我還需要融資嗎?”
霍從軍又問:“你的賬務都是假的?”
沈太福並沒有否認,而是點了點頭,炫耀道:“三百項的專利技術也是媒體給我吹出來的。”
聽到這句話,霍從軍更加的鬱悶,沒有想到媒體竟然是幫凶,如果沒有他們見錢眼開,唯利是圖,沈太福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名氣,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上當。
但隻有沈太福能夠判刑,幫著他吹噓的媒體們卻不用受到任何懲處,誰也無法保證,這些媒體以後不會再做出這樣的事,那對社會的影響就大了。
審訊結束後,霍從軍的心情特別沉重,走出樓外,已經是深夜,十二月的寒風吹過,寒意頓起,小富馬上將大衣披在他肩上。
霍從軍穿好大衣,長長地歎了口氣。
小富問道:“霍總,人都抓到了,您怎麼還歎氣?”
霍從軍反問道:“你覺得沈太福為什麼能詐騙成功?”
小富想了想,道:“因為有上麵的專家給他背書,因為有媒體給他吹噓,還因為大家都想著賺錢,什麼也不去管。”
霍從軍點點頭,道:“你說的非常對,沈太福能騙到人,不在於他的騙術有多高超,而是所有人都隻想著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