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大邱莊(1 / 2)

不管是報紙還是黃頁,都非常的繁厚,翻找起來特別不方便,霍從軍不由感慨懷念起了網絡時代。

整本黃頁翻完,並沒有大邱莊的電話,霍從軍又找出津市辦公大院的電話,打了過去。

接連打了四五通,那邊都沒有人接,此時已經下班,但公務單位都有值班人員才對。

這時小吳翻找出了有關大邱莊的報紙,霍從軍讓她繼續打電話聯係值班人員,自己則開始閱覽報紙。

別看津市緊鄰著京城,又是出海口,大邱莊卻是非常的窮,當地是鹽堿地,想種出點莊稼不亞於北極等下雨,吃了上頓沒下頓那都是好的,很多時候一天隻能吃一頓飯。

和整個華夏大地的人們一樣,大邱莊的居民也是非常的吃苦耐勞,他們不向天低頭,頑強的生活在這裏。

靠近海邊有個好處,就是雨水充沛,本來這是件好事,但大邱莊的地勢比較低窪,一下雨就很容易有澇災,不下雨那些鹽堿地就相當於旱災。

在解放以後,大邱莊的村民們響應上麵自力更生的號召,經過反複的摸索,終於搞出了“台子地”這一獨特的產物,由此進入了勉強吃飽的時代,但在周邊的其它村落眼裏,這裏還是個窮窩窩,大家誰也不願意將姑娘嫁到這裏。

在開放以後,時任大邱莊的負責人禹作敏就動起了腦筋,想帶領大邱莊的村民們闖出一條致富的路。

最初禹作敏的想法是在這裏發展旅遊業,可是那個年代可以說全國都是窮鄉僻壤,根本不會有人跑到大邱莊去體驗農家樂。

一番考察之後,禹作敏覺得還是搞實業的好,他打算辦一家軋鋼廠。

但一個關鍵的問題難住了他,沒錢。辦軋鋼廠需要十萬元的啟動資金,禹作敏發動起全村老小,又跑遍了周圍所有的村子,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湊夠了這十萬元,軋鋼廠也如願辦了起來。

對於大邱莊的村民來說,這家軋鋼廠可是他們全部的心血,每個人都將之視為自己的翻身路,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鋼廠裏。

還別說,這一番苦幹加實幹之下,大邱莊終於賺來了第一筆收入二千元,盡管錢不多,但對於大家夥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好消息,它激勵了所有人。

看到這裏,霍從軍不由自語道:“這不就是以前的農村集體化道路嗎?”

又繼續往下看。就這樣,嚐到甜頭的大邱莊村民們越幹越起勁,對禹作敏的信任也越來越高,村裏創造出的財富也越來越多。

家家戶戶都扒掉了原來的土坯房,蓋起了嶄新的磚瓦房,再後來,又將磚瓦房換成了別墅,很多人甚至還買上了小汽車。

“霍總,電話沒打通,那頭沒有人接。”這時小吳過來彙報。

霍從軍放下報紙,說道:“那就明天再打吧。”

小吳應了一聲,站在霍從軍身後和他一起看起了報紙。

對於大邱莊的巨變,周圍的村子都沒有想到,等他們將目光集中到這裏時,大邱莊已經成立了大型鋼廠,正好也有了招工的需求,周圍村子的村民們全都湧進了大邱莊,進鋼廠當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