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學長接見(1 / 3)

華夏京都,數朝古都。

紅牆,大屋頂。雕梁畫棟,飛簷走壁,瑞獸鬥拱,五色琉璃瓦金碧輝煌。宮殿巍峨,雄渾壯觀,樓堂殿閣,古木參天。

京都中軸線,是這座古老都城的靈魂和脊梁。從南端的定門至北端的鍾樓,一線貫穿南北,一條直線長達幾十公裏。這就是華夏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中軸線,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都城中軸線,沒有之一。

京都中軸線,有太多的曆史故事。曆史上,四個王朝在這裏興衰成敗。這座古都在華夏古代都城發展史上,長達上千年,占據了1/5的曆程。

都城中軸線,集中了華夏各民族的絕頂聰明和智慧,也是最先進建築思想的彙集和大成。隻要你置身其中微閉雙目,用心去感覺,你就可以與先人交流,古老的曆史,在你眼前在你的身邊,一頁一頁的流淌。

中軸線南北劃定,對應的是子午線,子位是正北,午位是正南。京都的方位和命名,也是呼應天際最中心的紫微星垣。鍾鼓樓是了解日月星辰運行規律的地方,一年四季十二個月,每天十二時辰的運行,通過擊鼓鳴鍾顯示。

這條中軸線的文化底蘊太厚重,承載了幾千年的曆史傳承。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因為人的一生隻有區區的幾十年,雖然有文字留下,可是在恢弘的曆史麵前太蒼白。靜靜的傾聽古都自己在高興時候的娓娓敘述,才鮮活。

嚴格說這條中軸線無法用腳步丈量,隻有用心去,才能量準她的長度和寬度!

古今融彙。

時間走到了今天,在古都的大地上,拔地而起,高高聳立起一座座現代化建築,偉岸的刺破蒼穹。高架橋此起彼伏,車如海人如潮。碧水藍天,綠地鮮花,每一處的點綴都恰到好處,獨具匠心,把過去和今天連接在一起。

這裏是華夏的心髒,每一項決定,每一條政令從這裏發出,關係著華夏的繁榮、富強、和諧、昌盛。

彙集數萬精英的民族大會堂,此刻群英薈萃,正在共議華夏發展,群策群力走向輝煌的明天。

任靜在這裏已經工作了一星期,大會秘書處二十四小時運轉。各方麵的提議、彙總、整理、簡報,既要適時準確,又要高效快捷。

三十六歲,不論男女,正是年富力強的黃金時期。任靜的沉著穩健,才思敏捷,超凡脫俗的氣質和風韻,高屋建瓴的國際視野,獨到精辟的見解,娟秀流暢的墨跡和驚人的文字組織能力,獲得了同行的認可尊重。同時,也引起了高層有關人員的注意!

華夏宣傳中心和政務院新聞局先後向任靜伸出了橄欖枝。

華夏金融管理委員會和華夏金融管理學院,向她發出了金融委員會正式委員和客座教授的聘書!

她的母校京都大學也不甘落後,向她發出了客座教授聘書!

是金子在哪都發光,任靜多年來,消化了百家學說的精髓,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認可和收獲。大家公認,她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國家事務主要核心成員鄭與民,在百忙之中接見了她。

鄭與民與任靜都畢業於京都大學,鄭與民高任靜二屆。

金山傳聞鄭與民在大學時代就是任靜的追求者,至今未婚,其實不實。

在校期間鄭與民是學生會主席,任靜是學生會副秘書長,二人都是很好的學長學妹,僅此而已。並沒有過多私下交集,而鄭與民現在也不是單身。看來隻要有人群,五花八門的謠傳就不可避免。

大會秘書處臨時會客廳。

鄭與民主動伸出了溫暖的大手,任靜連忙上前兩步,多年後,兩位學長學妹的手,緊緊的握在一起。多年後相逢,相互自然少不了問寒問暖。

鄭與民大哥哥似的看著任靜:“小學妹,多年未見,一直沒有你的消息。在大會期間見到你,十分高興。小學妹仍然是光彩照人,幹練通達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