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遲到的青圭子(1 / 3)

白雲寺就在眼前,沿途拜寺者車水馬龍,人群熙攘,絡繹不絕。山路十八彎,雖然有坡度,但是平坦,水泥路麵,雙車道,很好走。

在山下望去,座落在山腰的白雲寺,氣勢恢宏,寺門高大,佛塔林立,方圓幾十裏,鍾樓高聳。院牆蜿蜒曲折,寺裏的琉璃瓦脊彼此相連,鬆柏掩映,錯落有致,在山腰橫亙如遊龍,金碧輝煌。

古老歲月的磅礴氣息,濃濃的深厚底蘊,讓人肅然起敬。不少遊人,在山下就開始雙手合十,虔誠的禱告了。

魯逸平從八歲起就成了白雲寺的常客,自然對白雲寺了如指掌,他滔滔不絕的向任靜講述著他的所知。

根據白雲寺遺留的碑文記載:唐玄藏在古印度取到真經後,又來到釋迦牟尼佛祖出生地(據說現在的尼泊爾)拜望了聖祖聖佛後返唐。沿途宣講弘揚佛法,路過西藏,經四川到漢水乘船,順流直下,到襄樊上岸走旱路。這一日途經白雲山,時值炎熱的七月天,人馬堪堪中暑。玄藏牽著白馬到白雲山下的河中飲馬,白雲山突然白雲密布,山風習習,十分涼爽。玄藏策馬見山中有一寺院,於是進院與眾僧人宣講大乘經法傳經布道!

後來唐玄藏離去後,命名本寺為白雲寺。山下之河為白馬河,美名流傳至今。

白雲寺共有一進三處大院落,寺院房舍二千多間,內有文物佛像幾百尊,庭院建築合理緊湊,殿堂縱橫。整個寺院有前殿、中殿和後殿,在中殿中間設有鍾鼓堂,在鍾鼓堂兩側各有一處寬敞明亮的大垮院,三大院內古柏參天,每年三四月間春暖花開,百鳥薈萃,鶯歌燕舞,春風吹來,春意昂然,懸掛在殿堂頂上的銅鈴齊鳴,如同音樂伴奏非常優美動聽,令人心曠神怡。

在寺院東側還有高聳入雲、雄偉壯觀的十幾座白石寶塔。寶塔結構精美,每一座有各自的特點,特別是塔上麵的雕塑非常精美,獨具匠心,巧奪天工,雄偉壯觀,深受世人稱讚。院內古樹參天,寺東石塔聳立,並擁有1000餘畝糧田,僧侶1000多人。

慧靈大師是白雲寺的靈魂,德高望重,早已隱退,雲遊四方很難見到。現在總領寺院大小事務的是青雲子,也就是魯逸平的大師兄。

任靜一邊聽著魯逸平介紹,一邊欣賞著白雲寺的宏偉。

此刻,正門的石階上站立著一位中年僧人,四十出頭,身高一米八左右,四方大臉,麵如鉑金,劍眉斜鬢,雙目炯炯有神,一身半舊禇色僧服。

魯逸平一見,此人不是大師兄又是誰,他跑上前去,把師兄抱起,高興萬分。

魯逸平掉頭對任靜介紹道:“快快見過我大師兄。”

任靜連忙走到青雲子麵前,深施一躬:“大師兄好!”

青雲子有些手足無措,連忙還稽手道:“貧僧有禮了,弟妹勿須客氣,裏麵請。”

慧靈大師的房間,簡樸的四壁如野。一張僧床,上麵一個蒲團。地下一張八仙桌,上麵一套年代久遠的紫砂壺茶具,幾個木製方凳。

坐在蒲團上的慧靈慈眉善目,一臉和善。不胖不瘦,皮膚紅潤,看不出年齡。你說五十,看上去就五十。你說六十,看上去就六十。你說七十,看上去就七十!慧靈打眼看去普普通通,普通的就如家裏麵的一位老人!如果認真的看幾眼,你就會發現與普通的老者有太多的不同。

慧靈大師的二目深邃無際,充滿了智慧與睿智,蘊藏著歲月靜好的沉澱,沒有人可以看到底。身上看去普普通通,可是你卻能感受到無限生命力的旺盛和能量。一具最平常不過的身體,卻有著名山大川一樣的厚重,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慧靈大師坐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雙目慈祥,接受自己的愛徒魯逸平及徒媳任靜的叩拜。叩拜過後,魯逸平和任靜把孝敬慧靈的百年茅台、三百年份的冬蟲夏草獻上。

師徒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更多的是魯逸平和大師兄言來話往。任靜初來乍到,隻是附和。慧靈笑咪咪認真的聽著關門弟子魯逸平的所聞所見。看得出他聽得很在意,很用心。隻有青雲子知道,今天師父有多麼高興,師父很久很久沒有過這麼開心!小師弟是他的命根子,他的一點點進步都是對他的巨大安慰。

當然,慧靈也很在意青雲子。這種在意,是成年人的那種在意,沒了那種嗬護的青澀!青雲子看得出師父對弟妹任靜也格外的滿意,是啊,他們都是一家人,這家人破天荒的聚在了一起。這家人隻有男丁三個人,師父的修真之路最後是跨進成神的大門,而自己這一生注定要與木漁佛經相伴,開花散葉的隻有師弟魯逸平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