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天後!(4)
當年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分別被封為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精挑細選是我們的追求,隻挑選大家喜歡的,熱門的書為大家呈現,敬請持續關注,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因為母親的緣故,她們非但沒有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反而被軟禁在後宮,失去人身自由,也失去了享受人間美好愛情的權利。一轉眼兩位公主都已年過三十。放在當時,三十多的女子不少都已經當上了婆婆。看到二位姐姐的遭遇,宅心仁厚的李弘很是同情。他當即向父皇提出,應盡快把兩位姐姐嫁了。
父親李治也覺得這個請求合理,應該批準。不過,出於習慣,他覺得還是得先征求一下老婆大人的意見。
按說,蕭淑妃已是老黃曆了,應該不會再刺激到她敏感的神經。再說,嫁兩個失寵的公主應該也不會對她產生什麼不良的影響。
可父子倆誰都沒料到武後的反應竟會是如此激烈。
得知父子倆的“好意”後,武後怒火中燒:得罪過我的人,一輩子也休想翻身!這兩個女人是蕭氏賤人的後代,我要她們這一生都活在痛苦與寂寞中!想嫁人,沒這麼容易!
看著一旁大氣不敢出的丈夫和兒子,武後冷笑一聲:“哼哼,想做好人?好,我成全你們!喏,站在你們麵前的便是兩個合適的人選!”
兩位金枝玉葉就這樣成了值班衛士權毅、王遂古的妻子。
此後武後看李弘是越看越不順眼,原因很簡單:李弘和她不是一條心。
而李弘經過多次監國鍛煉之後,逐漸開始獨當一麵。李治由於長期遭受病痛折磨,已無法正常處理政務,交給武後又怕大臣們反對,於是便萌生了讓兒子提前接班的想法。
基於上述原因,不少人認為李弘的死與武後脫不了幹係,目的很明顯——搶班奪權。至少《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是持的這一觀點。
但是,除了奪權外,我們還得綜合考慮其他因素。
首先李治非常喜歡李弘。盡管武後的態度他也必須考慮,但如果帝國接班人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去,他是肯定也必須要為兒子伸冤的。這已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問題,而是關係到國家穩定的大事。
李弘死後,李治破天荒地追封他為“孝敬皇帝”(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追封死去的太子為皇帝)。倘若真是武後下的手,朝野內外必定會起軒然大波,此時再來一兩個忠心的將軍打個“清君側”的名義,隻要幾十個士兵便可以輕鬆把武後解決掉,而且絕對順應民心。這些後果,聰明的武後不會不考慮。
其次是李弘的身體狀況確實堪憂。這在前麵已經提過,隻是史書中倒也沒說明他到底患的是什麼病。倒是李治在追封兒子的詔書裏說李弘是“疾日以加”,即病得一天比一天厲害。照這麼看,病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者,若真是武後下的手,她接下來要麵對的卻是一個比李弘更加難纏的家夥(除非她立刻奪權登基,否則這一關她是怎麼也躲不過去的)。
因為無論從禮法的哪個角度來看,答案都隻有一個——時為雍王的李賢。
李賢是武後的二兒子,也是目前健在的嫡長子。史載他“容止端重”,是李治兒子中長相最帥的。他聰慧過人,幼年時即“讀書一覽輒不忘”,且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據說他愛好運動,尤其喜歡打馬球。此外,李賢非常有主見,不輕易為人所動。雖然母親勢力龐大,但他從不表現出唯唯諾諾,即使自己還不具備與之相抗衡的條件。
說了這許多,其實是想講清楚一點:對於武後來說,幹掉李弘換上李賢,絕對是筆劃不來的買賣。
當然,在李弘去世到李賢入主東宮的這一小段時間,武後確實也在積極地儲備實力,這對於她日後的上位肯定是有幫助的。可如果說這便是她謀害親生兒子的動機,說服力未免有些不足。
李弘死了,除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傷外,李治似乎並不介意武後權勢的如日中天。反正天下是我老李家的,你再強也還是我老婆!
武後曰:老公,其實你錯了。我很喜歡你天天被山呼萬歲的感覺。或許,某天我也能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