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賞花宮宴時,被皇帝誇讚文武雙全,京都不少未嫁女子傾慕於他。
眾人猜測,宋元良的性子慣不敢這般雞鳴狗吠,這事怕是與世子有關。
次日午時前,皇帝下了一道旨意。
十八歲的宋興德立即襲爵,宋元良提前退位在家養老,聖旨中還提到 若宋興德未有子嗣前遇害,伯爵之位將收回。
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的幾句話足以解釋昨夜的事。
有人為世子之位謀害宋興德,會是什麼人?
必定是家中庶子。
當日午時,王侯貴胄們走門串巷悄悄談論此事。
傍晚時分,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讓某些世爵家中庶子驚愕且怒不可遏。
世爵家中若無嫡子嫡孫襲爵,良妾所生庶子中進士者可襲爵;
若家中良妾無子,賤籍、奴籍妾氏所生庶子,進甲榜前三方可襲爵;
若是從家族中選一子過繼為嫡,需中進士才可襲爵。
若無人符合襲爵條件,待現任位爵去世後,家中不再享有高爵豐祿。
最後還加上一條,嫡子須中文舉人或武舉人才可襲爵,若無法考中舉人,爵位降一級。
這條長長的聖旨,不僅給了野心勃勃的庶子當頭一棒,也給庸碌的世子和爵位在位人潑了一桶刺骨的冰水。
往後,擋在庶子麵前的不單單隻是嫡子,還有艱難的科舉之路。
中進士已是艱難險阻,更別說狀元、榜眼、探花,這哪是那麼好中的。
真能考中前三名,爵位還有何必要去爭奪?
對爵位有覬覦之心的庶子們暗暗惱怒咒罵。
嫡子們則為不必再疑心兄弟謀害鬆口氣的同時,又為考舉之事發愁。
聖旨很快傳入京都和各州府,皇上傳達的意思已經很明顯,皇家不願再白養廢物。
宋興德接旨後即刻請旨回京都處理家事。
得知母親並沒有瘋,而是每日被喂瘋人草,他恨不得剁碎這些下作的人。
這種草藥在緬北之地才有,非常難得,醫者很難查出是它所為。
他慶幸這次來避暑時,把幾個親信留在府中保護母親。
得知真相後立刻飛鴿傳書回去,蛀蟲很快被控製住,意外得到不少未用的毒藥。
原本他想讓人帶一封信給白翊青,思來想去,最終把寫好的感謝信燒毀。
那日,他打扮成那樣,必定是想隱瞞自己,既如此,那就為他瞞下去。
他答應過她,護好她弟弟。
宋興德騎馬離開行宮,回頭看了眼宮門,輕喃一句。
“這份恩情,宋某銘記於心......”
回到京都,宋興德雷厲風行,幾房庶弟不論年歲全給分家出去,帶著他們自己的生母離開,若無拜帖,今後不得隨意入府。
沒有兒子的姨娘可與庶女留在府中養老,有兄弟的庶女可以獨自留在府中待嫁,也可以跟著生母、兄弟離去。
老伯爵宋元良敢怒不敢言。
他清楚這個兒子是個真有能耐的,這也是多年來,不論他如何寵妾滅妻,也從沒想過換掉世子之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