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東廠積民怨,今著藍衣奉主歡
中國曆史上的特務機構,最著名的一個即明朝的東廠。傳說有一次,京城的四個平民在密室夜飲。一人酒酣耳熱,趁著醉意大罵東廠的掌印太監魏忠賢,其餘三人聽得是目瞪口呆,不敢出聲。誰知道罵者話音未了,突然屋裏衝進好幾個隸役,立刻把四人拘捕押去麵見魏忠賢。魏忠賢是當時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寵臣,權傾一時,人稱“九千歲”,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也不詢問事情經過,直接下令將罵人者當場剝皮,而另外三個人則讓他們親眼目睹了汙蔑朝廷高官的下場,再賞錢把他們放回,以此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果然,生還者回去之後,嚇得是魂飛魄散,差點發瘋。而人民中也人人疑心身邊潛藏著的是東廠的密探,不敢說話,見麵僅以目光交流示意。舉國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
戴笠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是同幾個朋友在密室夜飲。給他說這個故事的是一個叫唐縱的青年,也是黃埔軍校第六期的學生。他畢業之後因為不喜歡帶兵打仗,去了《文化日報》當新聞記者。當各大報紙都在撰文批評蔣介石等人在國難危急的關頭,還在內部挑起中原大戰,雪上加霜的時候,隻有《文化日報》仍在為蔣介石搖旗呐喊,成為蔣領導下的一隻文化走狗。可是已經成為軍事委員會調查通訊組領導者的戴笠卻對這份報刊格外賞識。他特意召集了手下徐亮、胡天秋、馬策、周偉龍、鄭錫麟、梁於喬、張炎元、黃雍等人和唐縱見麵,商量著要把特務組織擴大到文化界。
就這樣,戴笠見到了唐縱。他麵前這個老同學看起來是一副學者模樣,戴著眼鏡,文質彬彬,臉上還充滿了和氣的笑容,讓人容易放鬆警惕。按照戴笠的經驗認為,這種氣質的人往往是幹特務這行的高手。
等了一會兒,戴笠手下的特務紛紛到來,這些人彼此打量一會兒,發現大家都是黃埔後幾期的同學,不禁都產生了一種應該團結起來的心情。
戴笠先開口主動說了自己的態度:“現在在黃埔學生中,明顯存在著一二三期同後幾期的界限。前三期雖然說是老大哥,但是論資曆,他們隻比我們第六期的早了幾年入校;論能力,他們還不一定有我們六期的人才多。六期唯一缺乏的隻是具有領導才能的人。但是這也未嚐不是好事。因為前幾期的人都想做領導,彼此之間也就不夠團結,力量也不能集中。所以現在隻要六期能出一個振臂高呼、群起響應的人物,相信壓倒前三期的機會就指日可待了。”
在場的人都明白了戴笠的意思,鄭錫麟忙說:“在我們這些人中,最有領導才能的當然還要屬雨農兄了。兄台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我們一定會積極響應支持的。”
周偉龍附和道:“雨農兄是校長身邊最親信的人,而我們黃埔人以效忠校長為上,並不該有什麼爭權奪利的想法。所以我雖然是第三期的人,但是也願意完全服從雨農兄的差遣。”
唐縱考慮了一下,就講了東廠密室抓人的故事。說完之後,他看著戴笠若有所思的表情,對他說:“依我看,搞特務工作是雨農兄最擅長的,而進行特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選用親信。如果能在黃埔係中建立以你為首的特務機構,我想是可以跟鄧文儀的南昌行營調查科比個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