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楊這次來中海,除了參加比賽,還想見一見韓寒。韓寒,1982年出生。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二等獎。作家,賽車手。主要作品有《三重門》、《長安亂》、《他的國》等。當選《亞洲周刊》2009年度風雲人物。2010年4月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
離交卷還有50分鍾,張思楊寫完了文章。檢查兩遍之後,他發現語句還通順,沒有錯別字,然後就交卷,走出考場。
“寫得怎麼樣?”父親張廣廷問道。
“還行,估計可以獲獎。”張思楊說。
“那我們走吧。二叔帶著你在中海逛一逛,讓你見一見世麵。”二叔張廣泰說。
“二叔,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明天逛吧。”
“中海的夜景才是最美的。”
“既然夜景最美,我們就等會兒再走,反正現在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我呢,正好在校門口等個人。”
張思楊剛說完,又有不少考生從裏麵走出來。從人群之中,張思楊一眼就發現韓寒。重生之前,張思楊可是韓寒的鐵杆粉絲之一,寫過《韓寒,80後的魯迅》,力挺韓寒。
“你好,韓寒,認識你很高興。我叫張思楊,參加新概念作文的S省選手。”張思楊對韓寒說。
“你好,我是韓寒,中海鬆江二中的學生。歡迎你來到中海。不過,我想問你,你是怎麼認識我的?S省和中海可是相隔千裏。”韓寒很好奇地問道。
“去年你以一篇《杯中窺人》獲得一等獎,參加新概念作文的選手誰不認識你啊?北大教授對你都讚賞有加,我對你更是羨慕不已。”張思楊說。
《杯中窺人》是韓寒參加首屆新概念作文的複賽題目。當時韓寒根本沒有接到複賽通知書,錯過了複賽。舉辦者得知具體情況後,決定給韓寒一次補賽的機會。為了公平起見,作文題隻好臨場現出。主編李其鋼就用考場的現有條件,拿來一個玻璃杯,把一張紙揉成一團,塞進有水的杯子裏,隻說了一句話:“就這個題目,你寫吧。”在短短一個多小時後,紙團沉到杯底,韓寒的文章卻浮出水麵。
在《杯中窺人》這篇作文中,韓寒由現象深入本質,將人生比喻為一個投入水中的紙團,它會慢慢被水侵蝕。慢慢向下沉落,直至沉入杯底。人生本來潔白無瑕,但一投入到社會之中,就會被社會這盆“髒水”所沾染、侵蝕。逐漸失去它的本色,直到完全墮入到這個社會之中而無法自拔,這樣的構思表現出韓寒才華橫溢的天資。
韓寒聽到張思楊讚揚,淡淡地一笑。然後兩人開始暢談文學、暢談人生。一個是擁有先知先覺的張思楊,一個是才華橫溢的韓寒,兩個少年相談甚歡。
第二天,韓寒帶著張思楊逛中海。世紀公園人民廣場、魯迅紀念館、中海博物館,還有中海外灘——到中海觀光的遊客必到之地。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裏。東臨黃浦江,西麵為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群”。當張思楊回到二叔家時,感覺渾身像是散架了一樣,連晚飯都沒吃就睡覺了。這時張思楊第一次和一個大男人逛街。但若幹年後,張思楊回憶起這次中海之行,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獲獎,而是與韓寒逛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