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前,張思楊是個富有教育理想的青年教師。所以重生之後,張思楊最大的願望就是辦一所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張思楊的辦學理想源於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年輕人在大學裏上學,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大學的教育製度有許多弊端,便馬上向校長提出。他的意見沒有被接受,於是他決定自己辦一所大學,自己當校長來消除這些弊端。
但是辦學校至少要100萬美元。上哪裏去找這麼多錢呢?等畢業後去掙,那太遙遠了。於是,他每天都在寢室內冥思苦想如何可能有100萬美元。同學們都認為他有神經病,做夢天上掉下錢來。但年輕人不以為然,他堅信自己可以籌到這些錢。
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打電話到報社,說他明天舉行一個演講,題目叫《如果我有100萬美元怎麼辦》。第二天他的演講吸引了許多商界人士參加。麵對台下諸多成功人士,他在台上全心全意,發自內心的說出了自己的構想。最後演講完畢,一個叫菲利普?亞莫的商人站起來,說:“小夥子,你講的非常好。我決定給你100萬,就照你說的辦。”
就這樣,年輕人用這筆錢辦了亞莫理工學院。而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備受人們愛戴的哲學家、教育家岡索勒斯。
作為一名教師,張思楊也發現當今的中小學教育製度及其管理存在許多弊端,也想對教育進行改革。於是重生後的張思楊決定像哲學家、教育家岡索勒斯一樣,自己辦一所學校。大約一周的時間,張思楊寫下了《我的教育理想:思楊11條》。《思楊11條》是張思楊創辦思楊中學的辦學理念、辦學大綱。本質上也是張思楊前世今生對當代中小學教育的反思。具體內容如下:
0、學校沒有一個教師不代課,校長領頭代課。隻有礦長下井,才會真正重視起安全生產;隻有校長代課,才會實行有實際意義的教育理念。隻有從課堂中走出來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另外,學校在周末放假後沒有作業。還學生一個沒有作業的休息日,還學生一個快樂的學生時代。
1、每個年級建立一個試驗班。在這個班雖有教師,但教師基本不講課,學習基本靠自學。在這個班雖有班主任,但班主任基本不管事,班級管理主要靠班幹部。在這班,考試排名可以差,但每個學生都必須有自己的愛好、特長,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總之,試驗班是一個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是校園版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2、兩個獎學金。一個英才獎學金,獎勵成績名列前三名的學生。一個創新獎學金,獎勵搞小發明、搞文學創作、撰寫學術論文的學生。鼓勵成績優秀和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
3、每個周三邀請一位名家走進校園演講,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曆和人生感悟。演講者可以是專家學者、政府官員。某種程度上說,也可以是普通的農民、醫生、警察等。在美國的院校,不僅成功人士可以演講,普通勞動者也可以,隻有你有口才。
4、每周四進行“校長有約”的會談。在中午的午餐時間,校長或副校長與學生共進午餐。由於共進午餐具有非正式談話的特點,所以氣氛顯得輕鬆自如。學生可以在很放鬆的狀態下暢所欲言,而校長也可以與之進行比較隨意的溝通。學生可以感受校長和藹可親的一麵,增加對校長的情感。校長可以在不經意間發現學生中真實的內心世界,這樣就非常有利於增強學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周五下午進行為其半天的讀書交流會。師生共讀一本書,或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讀後師生互相交流,暢談感想。最後師生共寫讀書筆記。有道是“拯救學生的閱讀,先拯救教師的閱讀;拯救學生的寫作,先拯救教師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