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了,果然是影響了,佛法影響了這位居士!滕居士原籍東北,宏觀經濟學博士,為人率直豁達。我們結識在十年前。記得初次見麵,我應邀去往夏澤紅居士創辦的荷塘月色素餐廳用齋,供養齋飯的,都是夏居士的善友,其中便有滕居(士)。
滕居在席間表達了對佛法的敬仰之心。齋畢,臨行前他自我感歎道:“工作、生活的壓力太大了!”當時我想:“關心生存狀態,是個對生命負責的人!”
此後,我們多次見麵、結緣、共處,每因佛法問題受到斧正,滕居都立刻謙謹得如履薄冰,虛心納受,傾聽請益。往還接觸中,我們共同經曆過大學生夏令營、北海禪院法會、異國朝聖,甚至共同維護佛教權益……
他用最敬仰的心態去理解“江湖”,巡禮祖庭,參拜高僧,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走百城煙水,像高鶴年居士天下叢林訪宿德高僧,曾分別於淨慧長老、覺真長老法席前頗受教益。在禪宗祖庭少林寺門口蹲點的算命先生問他:“外來的?想知道你的運氣嗎?來算算!”他答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轉身而去。
近日,出版社將滕居參學的文稿編集成冊、準備出版,當然是大好事!滕居問序,我自念文拙勉為應承,及至讀完全稿,乃心生歡喜。參學貴在真誠重道不浮躁,我頗為滕居質厚的求道熱忱感到高興!
這份書稿全然是滕居如嬰兒學步般對佛法的質樸參學;是商界、佛界人際規則之外上下求真的消息;是曆次聞法後填補的思索備注;也是成長曆程的簡報材料,不拘舊格式,常有新思,聞思而修,此是通途。
作為一份參學的筆記,行文中可能會有不盡意、不盡理的地方,讀者諸君宜予包涵,學佛不是全然懂了才需要學的;當然也必定會有一冊在手默然會心的篇章,那,便是諸君“應當學”的地方了;最大的價值,作者是讀者的“同學”,是所有學佛人的“同行者”,是“善友”。人生的旅途中,有時,“友”比“師”更為“近人”!
是好書,很貼切,值得讀!偈曰:
百戰商圈念嚐枯,無心直透虛空骨;
泥牛入海絕行跡,化古開今有前途。
僧明賢草序於石門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