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澄(1 / 2)

江澄曾經是村裏麵出了名的神童,從8歲開始,便展現出了驚人的記憶天賦和理解能力。很多村裏的成年人都對他的記憶天賦歎為觀止。

有時候遇到村裏的村民需要數一數家中牛羊的數量,或者一些簡單的計算,都會找江澄來給自己“把把關”,看看自己的計算有沒有問題。

從整個村子的發展情況來看,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總體的發展情況是比較平穩的。在生活物資保供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在對外經濟發展上,也與外界存在一定的商業往來,有著相對穩定的經濟基礎。

但對於在村子裏麵生活的大多數而言,生活的水平還是比較拮據的,真正有錢的往往是當官的或者從商的。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長期以務農為主的農民生活條件相對困難,每個月收入也就是十幾塊,艱難度日。

江澄家則更是如此。爸媽長期都是依靠務農維持生計,同時家中還有一個兩個妹妹要照顧。江澄作為哥哥,從6歲開始,就要肩負起支撐家庭發展的重任。經常要幫爸媽做一些農活,也要在平日中兼顧兩個妹妹的生活起居。

因此,江澄本身也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和穩重,他比一般的孩子更能體會生活的苦楚,也更能理解家人們生活的不易。他也多次在心裏暗暗發誓要好好學習,爭取以後走出村莊,去更大的城市實現自己的夢想,回報自己的家人。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蕭何。江澄這種超越同齡人的認知,恰恰導致了他在同齡人中幾乎沒有朋友。村中其他小朋友對江澄的態度總是很冷淡,對於他的理想和追求更是完全不理解,甚至是冷嘲熱諷。

江澄從小開始的朋友,也隻有他的兩個妹妹。他們彼此相互培養,組團取暖,兄妹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整個家庭的生活雖然過得比較貧窮,但是好在精神富足,平時一家人也算是其樂融融,生活的有滋有味。

可好景不長,造化弄人。在江澄9歲那年,原本身體健康的奶奶因為腦出血突然死亡,爺爺也因為承受不住失去老伴的痛苦,在奶奶離世之後沒幾天便也走了。整個村子都知道了這件事情,江澄一家人痛不欲生,悲痛萬分。

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下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傳統儀式,下葬的儀式搞得越大,往往證明家裏人對死者越孝順。在他們死後,也可以獲得更好的輪回,投好胎,下輩子過的順順當當。

因此,江澄的爸爸媽媽雖然生活不算富裕,但還是想把爺爺奶奶的葬禮辦的隆重一些,讓兩位老人家可以含笑九泉。

於是爸爸在平時把家裏的農活幹完後,還要到市場上去售賣一些手工製品。這些手工製品都是媽媽在晚上一針一線做出來的,二人的目的就是為了可以多賺一些錢,以後可以供孩子們上學,讓他們有文化可以走出村莊。

歲月弄人,江澄爸爸在一次趕集的過程中,因為是冬天道路比較滑,自己一個不注意摔倒在地上。在自己努力掙紮起身的過程中,一輛飛馳而來的汽車因為視野受限,沒能看到江澄爸爸,於是將其撞死,其當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