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離家出走前篇(1 / 1)

故事發生在90年代的中國中部丘陵地區的農村。改革開放伊始,沿海城市先富的口號才剛剛喊出,內地計劃經濟正在退出曆史舞台。那個時候交通出行全靠走,誰家要是買了輛28大扛自行車,就會很有麵子。黑白電視機也是稀罕玩意兒,一個還不錯的灣子最多也就一戶人家有電視。那時看電視就像看露天電影一樣,一到電視劇開播的時候,全村的人都搬起小板凳一排排圍著電視機,把主人屋子擠得水泄不通,去晚了隻能遠遠的站在板凳上瞭望。

大紅一家五個兄弟姐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出生的。大姐大紅12歲,二姐二紅10歲,三姐三紅8歲,大弟建國6歲,小弟國強4歲。也就是隔兩年生一個,多也不算多,同村一家十幾個小孩的比比皆是。自古農村都重男輕女,非要生到一個男孩不可。有些人家一直生女孩,一直生還是女孩,多了養不活了就給有錢人家抱養掉,繼續生。當然計劃生育還是有的,要不是出台計劃生育,現如今國家人口肯定二十億往上走。國強出生的時候正是計劃生育嚴格執行之時,屬於超生的國強戶口是上的外國血統,生也是躲著生,負責計劃生育的工作人員時不時到村裏麵強製執行工作。也正是這樣,很多人都走歪門邪道,判斷懷的是女孩的就不生,這就為現如今男女比例大幅失調埋下了禍根。嘴飄了,言歸正傳,講故事。

那是一個四月份的中午,應該是清明節剛過沒多久。五個兄妹在家門口玩過家家,玩的覺得無聊。父親下地幹農活去了,母親去市裏麵打雜去了,大人都不在家,此時大紅就是臨時家長。大紅提議,家裏不好玩,要不咱們就去市裏麵找媽媽?小孩子都喜歡找媽媽,兄妹幾個一聽,紛紛表示讚成,這主意好啊。建國猶豫了一下,市裏麵這麼遠,我們不知道路怎麼辦?對啊,怎麼辦呢。機靈的二紅這時說話了,去市裏的話我可以帶路,我記得之前媽媽帶我走過一次,我們慢慢找找能找到路。說幹就幹,為了保險起見遇著萬一需要在外麵露宿,他們還找了個毯子把從親戚小孩那裏撿來的幾件衣服一捆,行李就整理好了。著實有點匆忙,準備不足那是肯定的,小孩子也沒經驗要帶些啥也不知道,想到啥就帶啥。從衣食住行說起,衣服都是小的撿大的穿過的穿,大的撿別人家丟的穿。一件衣服穿到打幾層補丁都算好的,隻記得那時候的語文課本裏還有偉大領袖穿打補丁衣服的課文需要背誦。吃的方麵,剛剛從吃土、吃樹皮爬出來,集體公社發糧票領糧食的時期剛結束那會兒。家裏還需要租別人家的田地種糧食才能夠一家七口的口糧。光種自家田地,交完公糧給國家剩下來的都不夠吃的,自然沒啥可帶,沿路看富人家門口如果有丟棄的甘蔗頭,沒吸完的娃哈哈等的,倒是可以搶著撿來吃。住嘛,露宿街頭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市裏麵的公共廁所修的比村裏麵家家戶戶的廚房都幹淨。家裏麵的床是用稻草鋪的,冬天還算暖和,就是睡著癢。夏天就簡單了,把化肥袋子往地上一鋪,地鋪打起。就是老鼠和蛇多了點,還記得三紅有個晚上睡著了,手摸到蛇涼涼的肚子,不知道是啥。估摸著做夢肚子餓了準備往嘴裏嗦冰棒,得虧父親起來給強國把尿看到了,才避免悲劇發生。蛇也是追趕老鼠誤打誤撞,遊到三紅身上的。初夏時節,不冷不熱睡外麵可能比睡家裏麵還要舒服得多。至於行前麵說了,父親都沒錢買自行車,不管去哪大家也都一直是雙腳步行。這幫子娃兒,拖著不合腳的破鞋,提著包袱就是全部行李,也隻能說走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