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辰嵐再次和父親一同進宮。
太和門前,百官早已在此等候。最高處的龍椅空懸,在龍椅一側,另有一個小坐,身穿赤紅袞龍袍的辰風便坐在其上。
“禁軍副統領馬雄,罔顧皇命,飲酒誤事,現已伏誅,百官可有異議?”
馬雄是昨日一早便已經殺了的,下麵的群臣基本上當天都已經得到消息了,所以聽到辰風的話也並沒有多少驚訝。
如果是尋常的禁軍副統領,甚至根本就沒必要拿到早朝上專門說一下。但馬雄畢竟是首輔大臣王義祁的小舅子,說一下既是正式通告百官,也是在試探王義祁的態度。
果然,辰風話音一落,包括辰風在內,幾乎所有大臣的目光都或多或少地掃了一眼王義祁。
但王義祁仿佛沒有聽到辰風的話,也沒有感受到周圍的目光一樣,一句話也不說,默認馬雄的事情。
辰風自然也把王義祁的表現看在眼裏,見他沒什麼反應,就又繼續開口。
“禁軍校尉顧仙濤,剿匪除害、護送太孫有功,升禁軍副統領,代馬雄一切事宜。”
這次沒有再問別人的意見,辰風直接宣布,顧仙濤也一早換上了禁軍副統領的鎧甲,在一旁行禮。
“臣顧仙濤,領旨謝恩!”
“嗯。”辰風看著他點了點頭,隨後再次將目光轉向百官。
“可有要事啟奏?”
聽到這話,王義祁不再繼續不動如山,他上前一步,對著龍椅恭敬開口。
“臣王義祁,有本啟奏!”
辰風再次將目光對向王義祁。
“講。”
“啟稟殿下,青安郡守急奏,青安郡連年水旱,兩年來顆粒無收,年前撥的賑災糧又已耗盡,請朝廷再賑濟民。”
辰風聞言眉頭一皺,又是要錢糧的。七年國戰,加上連年的天災,幾乎已經耗盡了辰國各地的積蓄了。
來要錢糧的當然也不止一個青安郡,可唯獨這青安郡要錢糧的頻率也太高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戶部尚書,如今國庫還能撥出多少錢糧?”
戶部尚書文池聞言出列。
“殿下,如今秋收未至,國庫最多隻能撥出兩個月的錢糧。”
“兩個月?足夠了!”
“先撥兩個月,熬到秋收結束,糧食就不是問題了。”
辰風輕輕點頭,隨後開口詢問王義祁。
“王大人以為,此次賑災,派何人前往合適?”
王義祁似乎早就猜到了辰風會問他這個問題,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開口。
“錢糧之事事關重大,青安郡更是多次請旨,臣建議,由戶部尚書文池大人親自前往。一來,文大人經驗老道,賑災之事,一定可辦的妥當。”
“二來,若青安郡真有什麼異樣,文大人也有餘力調查。”
說完這些,王義祁再次沉默,辰風卻變得有些猶豫。又過了許久,辰風才再次開口。
“王大人所言甚是,但是戶部尚書責任重大,其他幾郡的賑災之事也需要文大人在京都協調。”
“這樣吧,此次賑災由戶部侍郎顧之昭前往,若有異樣,無需親自調查,及時回報京都即可。”
王義祁聞言也沒再說什麼,辰風的安排並沒有什麼問題,無謂的爭論毫無意義。
倒是戶部尚書文池的眼中閃過一絲失望,好在並無人察覺。
“臣領旨!”
見沒有人反對,顧之昭出列領旨。
戶部侍郎顧之昭就是顧仙濤的父親,屬於堅定地擁護太子的一黨,所以自己的兒子才自小有機會跟著太孫一起結伴。
自此之後,早朝繼續商討了不少國政之事,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的外交求和,休養生息。
這是辰嵐第一次參加早朝,所以一切都是以聽和看為主,全程一句話都沒有說過。
辰國如今的局麵,繁雜的事情並不在少數,所以早朝一直到午時才算結束,結束後,辰嵐和顧之昭都被辰風帶到了禦書房。
“之昭,此次去青安郡賑災事關重大,雖然戶部和青安郡呈上來的賬目都沒有什麼不對,但同樣是賑災,青安郡的付出要大了太多了。”
“所以此次你去青安郡,不僅僅是賑災,更要搞清楚事情緣由,發現不對後立馬傳信回來,明白嗎?”
顧之昭聞言點頭,隨後恭敬行禮。
“臣明白。”
辰風拍了拍他的肩膀,顧之昭父子兩代都跟他和辰嵐父子兩代,算是非常的心腹之臣了。他在外七年剛回京都,能相信的人不多,隻能把希望放在他的身上了。
“去吧,事不宜遲,你即刻去和文池點清錢糧,三日之後,就出發吧。”
顧之昭再次點頭稱是,隨後便走出禦書房。
顧之昭離開禦書房後,辰風臉上再次浮現了擔憂之色。
“爹,你在擔心青安郡賑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