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軒轅順著看去,隻見上麵寫道:
自創世神盤古開天劈地來,世上生靈衍化進化,漸成六界。即神、人、妖、靈、佛、巫是也。
六界居於不同位置,環境、人文各異。
神族居住於無盡海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上。吾昔年暢遊無盡海時,曾於南沙列島附近發現三座浮遊高山。三座山均高達千丈,景色靈秀,數千座山峰如長戟般直立,日光映照下排列成隱約可見的蓬萊、方丈、瀛洲字樣,古樸蒼勁,似有太古遺風,山峰之間彩光縱橫相連,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防護法陣,無數銀翅種族在法陣形成的光罩前紛紛自爆,想要破開這防護罩,場麵慘烈之極。餘心中不忍,加上見獵心喜,於是費時三天三夜,解開了禁止。但在三山上生活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一族類生性好戰,性情殘暴難當,且據餘考據似乎他們並非大陸原有種族,久後必為大禍,故又重新將其封印,隻是其中一名為因陀羅的神族青年,天生五德全體,資質難得,性情沉穩好強,餘心中頗為喜歡,收為了弟子;
妖族居住在大陸北段橫斷山脈中,與靈族所居的墜魂天峽幾近毗鄰。餘自重新封印神族後,攜弟子因陀羅在無盡海中遊曆。不意天道在北方突然降下四九小天劫,地火水風四象重現,火山頻發,煙霧雷電籠罩達數萬裏,橫斷山脈眾生靈有滅族之患,餘施先天靈數掐算,明白乃是天龍一族自恃強橫,欲煉製先天靈寶龍神之舟,想要破開這方世界,重造乾坤,天道豈能容忍這等大逆不道之事,於是降下天劫,天龍一族幾乎全滅。等餘趕到時,昔日曾引得萬獸朝蒼之象的天龍一族僅餘下燭龍一支,餘不忍之下將其藏於天虞山中,躲避天劫的追殺,並應其所求,從中收下了一名作為弟子,以其族類為名,命之為燭龍;爾後餘與兩個弟子在橫斷山脈中居住,並施展法力暗中重新複原橫斷山脈的生機,閑暇之時,曾觀此地的景物,橫斷山脈正前方乃是萬裏迷林,裏麵有天然形成的迷陣,若無妖獸鹿蜀指引,很難通過;迷林之右為一片青色森林,左邊則是一片沼澤,裏麵內凶獸之威甚勝,方圓千裏幾乎鳥獸絕跡,餘考據後疑為九頭相柳所為,欲除之,不料此物甚為狡詐,竟一直潛藏在地殼附近,餘不願冒打破地殼、放出萬古毒火的風險,加之念其修煉不易,也就置之不理。
橫斷山脈居中之處為天虞山,左邊為丹穴山,內有白虎族;右邊為金剛林,內有凶猿族;北方為青丘山,內有九尾靈狐一族;南方為漆吳山,內有玄龜族。此外還有零散數百座小山,將之圍繞,裏麵各色妖獸不盡其數。
靈族居住在墜魂峽穀的兩端。這墜魂峽長達數萬裏,也不知如何形成。餘在橫斷山脈中居住了經年後,心中思動,攜二弟子往墜魂峽,路中被靈族首領噬魂閻羅所阻,餘將其降服後,才知這靈族習俗非常詭異,乃是一日生死。也就是他們在金烏升起時從西方而生,落下時死去然後在東方重生。所居之處為兩處極深的洞穴,其族類並無實體,唯以頭上所修煉的靈環分類。
巫族居住之地為瀾滄江以南的洪荒盆地,有十二個種族,分別為帝江、句芒、共工、祝融、燭九陰、強良、天吳、玄冥等等。其類經過餘考據後為盤古神十二根肋骨所化,此族之人天性強暴,以戰死為榮,不過各族之間征戰不休,幾乎無有休止,所以未曾在大陸上揚名;
佛族居住之地為西方流沙之地,終年風暴不休,有沙獸肆虐。其間族類生活在大大小小數千處的綠洲上,多為禿頭,主修佛力,信奉輪回。其中央處為八寶靈池,其間有先天氣團和餘出之一脈,不知為何始終孕育不出。餘遊經此地上曾留下太上經護持其上。
人族居於玄天大陸中部,又分金、木、水、火、土五族,散亂而居住,多半以部落方式存在,其中以長老為尊。餘當年收下弟子因陀羅和燭龍後,在玄天大陸上遊曆頗久,從西邊金族所居住的阿裏木盆地,到東方木族所居住的塔裏木群峰,從北邊水族所居住的黑海到南邊火族所居住的赤炎列島,餘攜弟子因陀羅都暢遊了一遍,最終在土族所居住的皮母丘陵處盤桓了三日。餘曾問各弟子遊曆練觀感,均言人族最為孱弱。但餘心中不以為然,各族生來均有天生之稟賦,修煉之路自然較人族更為通暢,但人族此處短板反而更是一大優勢,就像一張白紙,可以任意塗抹,相較之下恐怕更容易接近天道容許。
但無論何種生靈,若要修道以求長生久視,無非是修煉元力入體,以期能感悟天心,超脫生死。
吾自玉虛處而生,一身道力不煉自成,身處五行之外,不在因果之中。冥冥中常遭天道所嫉,故餘化身萬千,於六界遊走。得觀六界之種種,以期能悟得解脫之法。於多年行走之際,終於明白,各族修煉之法雖有萬千,如神族稱神源,修煉在識海;妖族稱妖珠,修煉在紫宮;佛族稱佛燈,修煉在章門;靈族稱靈環,修煉在天突;巫族稱巫體,修煉在天脊,人族散居玄天四處,不通修煉之法。
為便統一六界修煉之階,以便修道者,吾特設九品元力製,元力一到三品,為修體。一品有三鼎之力,二品有十鼎之力,三品則有百鼎之力,又稱人衛,地衛,天衛。四品則為分界,突破四品,各界便有所不同。各族對修煉有成就者名稱不一,如神族凝結劍種,便可稱為劍士;妖族凝結妖元珠,可成為妖侍;佛族凝結出佛心燈,可成為武僧;靈族凝結出靈環,可稱為靈師;巫族體色變成紫色,稱荒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