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府的創新(下)(2)(1 / 1)

我們把這兩件事聯係起來,放在執政能力建設這一視角下來看,可以看出“三民”是對黨員幹部提出的要求,是對執政宗旨、執政理念的強調;“三真”則是對黨員幹部的關懷,是對執政隊伍、執政骨幹的重視。沒有對“三民”的要求,我們的執政就缺少了根本、甚至缺少了合法性基礎;但沒有了對“三真”的強調,我們的執政也沒有了基本力量和現實途徑。從要求“三民”到強調“三真”,構成了一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實踐的完美樣本。

一方麵,提出“三民”要求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也是深謀遠慮的政治宣。既抓住了我們黨在執政興國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切中了我們存在問題的要害,又重申了中國**的政治優勢、先進性和根本宗旨。對於中國**這一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加強黨的執政能力,並不僅僅是為執政而執政,而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執政、為了更好地實現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執政。中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其執政宗旨隻能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隻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隻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這既是我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出點,也是我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落腳點。“三民”要求既體現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宗旨的先進性,也體現了中國**人對於執政合法性問題的深刻思考與科學回答。這就是作為一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必須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服務於人民、造福於人民,絕不能以權謀私,做到權為民所用;必須堅持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決不能脫離群眾,做到為民所係;必須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位,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點和落腳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立誌為人民做實事、做好事,絕不能與民爭利,做到利為民所謀。在事關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這一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任何**員和領導幹部都不能含糊;在事關實現好、維護好、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根本原則上,任何**員和領導幹部都必須旗幟鮮明。

另一方麵,強調“三真”則是求真務實的態度,是科學清醒的行為。從執政基礎和執政途徑來看,廣大基層幹部是黨和國家幹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基層工作的骨幹力量。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終要靠廣大基層幹部團結帶領群眾去貫徹和實施;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展,最終要靠廣大基層幹部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去實現。但最廣大的基層幹部,麵對群眾,他們是幹部,而且是代表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的國家幹部;麵對黨和國家中高級幹部,他們就是群眾。由於處在這樣一個特殊位置上,他們常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委屈和苦惱、困難和麻煩。特別是作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展階段,有大量的新況、新問題、新挑戰需要他們去麵對,作為改革展的關鍵期和攻堅期,又有大量曆史遺留下來的老大難、硬骨頭、爛攤子需要他們來解決。由於客觀條件的製約,他們又缺乏足夠的政治資源、經濟資源和行政資源可資運用,有些時候真是要去做“無米之炊”。進一步講,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的很多基層幹部又沒有條件、也沒有時間去培訓、去充電,僅就基本能力上來說,在日新月異的展環境下,已經很難稱之為“巧婦”。這些整天既要考慮本地區、本部門長遠展規劃,又必須花很大精力應付日常突事件而疲於奔命、焦頭爛額的基層幹部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對上就會被上級領導認為是能力不夠、黨性不強而不滿意,對下則會被普通群眾認為是作風不實、感不深也有怨。在這種況下,我們如果不能甚至不去給予重視、支持、關懷、愛護,不僅會壓垮一大批基層幹部,更會傷害一大批基層幹部的心,最終失去黨與群眾聯係的直接橋梁,喪失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群眾中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進而嚴重損害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效果。所以**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設身處地地體諒基層幹部的難處,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一個“設身處地”,一個“想方設法”,再聯係起**對學習基層優秀幹部周國知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我們更可以看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基層幹部的真重視、真關懷、真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