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道德本質2--DNA中的經文(2)(1 / 1)

老子用“”的這個字為細胞命名,表達著修心的重要性和有為的障礙性,隻有在心上為之,心內為之,去腦智而為,去心而從性,少私而寡欲,無為而為,才能慧觀到名為“”的這個細胞。這一切都驗證著我們的祖先是在修身內求法的深度慧觀中,創造了文字學和生命科學。

DNA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因為在繁殖過程中,父代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複製傳遞到子代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這是科學界的解釋。老子《德道經》第65章“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同父,眾之眾,在《易經》的坤卦中,坤代表地、母、眾等,眾在我看來也就是母父。熊老師在老子《德道經》中是這樣注釋這句話的“宇宙萬化的規律,從今追述至古,道的存在和作用一直沒有隱去,並以此順應自然之真宰。”天父地母,道父德母,《道德經》,這都是後人的思維,古人的思維是老子說的眾,母父,陰為先,所以馬王堆帛書中是《德道經》,因為這兩個字隱含著生命最小的物質單位。《易經》中的泰卦,坤在上,乾在下,陰氣向下降,陽氣向上升,才是水火既濟,天地交通,陰陽合一,才是生命的最佳狀態。DNA雙鏈條中央的光束,現代科學仍未發現的能量軸,老子叫它眾,這個眾在我看來就是“一”,就是“道”,更加清晰地證明了我們的生命就是道,每一個人都是道德之身。

在看DNA雙螺旋兩個鏈條的名字素和樸,看到上述表格中熊老師慧觀出的這兩個字的圖形,就知道樸素是生命的細胞,離道很近,是生命的本來麵目,這才是樸素之大美也。全世界全人類都該提倡樸素之風,這是生命回歸的必然需求。樸字的木字旁,木對應仁德,善德,在仁德的相引下,才能見到素,見到生命的本來。因此,心善、言善、行善是生命的本分。而又是老子為我們回歸本性指出的具體方法,如熊老師說的“在心上為之,心內為之,去腦智而為,去心而從性,少私而寡欲,無為而為。”用質樸的先天慧性,杜絕後天意識的狡詐、機心、複雜。依自然無為的狀態,跟著感覺走,後天意識及時地配合先天慧識的指令,如此完成的一個行為,像做夢一樣美妙順利。感而遂通,通神,感應隱態無形卻起決定作用的能量,才能體會“拈花一笑”之妙,體悟雄老師說的“虛無生萬有,大道運化德的一元始炁,生成天地,賦形萬物。無論飛潛動植,萬有萬類,變化不窮,源源不息,皆是道德物質能量的作用力,是大道厚德培育的必然結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