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會說,這樣蠻幹,身體會垮。說得沒錯,要用百米賽跑的速度,一口氣跑完42.195公裏的馬拉鬆全程,當然不可能。但新手遲發又慢跑,就毫無勝算。我們至少得盡力急起直追。”
“我就這樣說服了員工,自創業以來,始終全力疾馳,一刻不停,發展再發展。至今難忘公司股票上市當日的情景,全體員工聚集在工廠空地上,我禁不住感動地流淚,哽咽著說了一段話,記憶之清晰,猶如昨日:‘以百米賽的速度跑馬拉鬆,或許中途倒下,或許跑不動了落伍。大家這麼講過,我也這麼想過。但是,與其參加沒有勝算的比賽,不如一開始就全力以赴,即使堅持不長,也要挑戰一下。幸運的是,不知不覺中我們居然適應了高速度,用這高速一直跑到了今天。’”
商業經營和馬拉鬆比賽一樣,需要的不僅僅是耐力,還有爆發力。稻盛和夫先生說,如果不用百米賽跑的速度去跑馬拉鬆就不會贏得勝利。在如今的商場競爭中,如果隻有是依靠公司的名譽去贏得訂單似乎變得越來越難。想贏得訂單,還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在發現機會的第一時間就出手,這樣才能贏得訂單。
用爆發力贏得馬拉鬆,後來者居上,這正是稻盛和夫先生領導京瓷戰勝兩家老牌陶瓷企業的秘訣所在。
智慧小語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首先要有的是一種不服輸的態度。當然能支撐這種態度的當然是比別人更多的付出和努力。正如稻盛和夫所言,隻有不斷的努力,才能讓自己在競爭中超越別人,最終贏得勝利。用百米賽的速度跑馬拉鬆,這樣才能把本來就存在的差距縮小,甚至是超越。
愛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和夫說:“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幻想,還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
精彩解讀
大約半個世紀前,有個心理學家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將實驗人群分成三組,比試完成一份極為枯燥乏味的工作。工作做完後,第一組要認真地向其他人說這項工作多麼有趣。後來通過測試,發現第一組的人要比其餘兩組都更喜歡這項工作。
這個實驗說明的是心理學上一個公認的理論:當人麵臨認知上的矛盾時,必然會產生認知上的失調,失調之後則會尋求恢複平衡。正如實驗所說明的,雖然工作枯燥,卻還要向別人說它多麼有趣,慢慢地自己都真的認為這項工作很有趣了。
常有人說,工作是禍殃,勞力是不幸。把工作當成是禍殃的人一生都不會享受到工作的樂趣,隻會在背後抱怨工作的煩惱。
“倘若你不是歡樂地卻厭惡地工作,那還不如撇下工作,坐在大殿的門邊,去乞那些歡樂地工作的人的周濟。”這是紀伯倫對不努力工作的人的勸誡。我們在這世界上扮演了很多角色,我們是孩子、是朋友、是親人、是愛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同事。我們都需要工作來賺取金錢,我們需要工作也不僅僅是為了想換取金錢,我們的生命價值也需要通過工作來實現。
稻盛和夫先生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比喻,對待工作就要像談戀愛一樣,在旁人看來那麼辛苦的事情,自己卻樂於其中。隻有迷戀工作,熱愛工作,才能長期堅持艱苦的工作,一以貫之,無怨無悔。
人們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很累,各種繁雜的事物讓你在工作中得到的隻是壞心情,你更喜歡別人的工作,甚至想要辭職去再某職業。但是,同樣的工作,為什麼身邊的同事卻每天都很快樂地工作呢,也許,正是因為對待工作的態度不同,才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吧。
試著去愛上自己的工作,不要讓自己生活在抱怨之中。當我們不能夠去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時候,就要讓自己愛上現在的工作。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幾率很小,恐怕隻有千分之一,大多數人開始工作,都是從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如果麵對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你的態度是勉強接受、不得不幹,那麼你隻會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不滿意,這樣下去,本來潛力無限、前程似錦的人生也會白白浪費、虛度。
選擇積極的態度,去喜歡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是天職,與其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幻想,還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隻要喜歡了,就能不辭辛勞,隻要喜歡了,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隻要喜歡了,就不怕在工作中遇見困難、遇見挑戰。你這樣在工作中就能收獲成功。
稻盛和夫先生說:“要想做出成績,首要的就是運用自己堅強的意誌去喜歡工作,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隻要你這麼做了,人生就將碩果累累。”
改變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也是充滿樂趣的。改變自己消極的、得過且過的情緒,試著發現工作中的樂趣和美好,久而久之,你就會愛上自己的工作,工作也會帶給你更多的成就感。工作不應該僅僅是我們掙錢的途徑,它更應該是自我提高的重要環節。在不同的工作學到不同的知識、認識不同的人。而在處理工作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和提高,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在工作中成長了。抱怨工作不好的人,往往是沒有認真對待工作的。這樣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在抱怨,吹毛求疵。並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懶惰和不認真才使得工作變得這麼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