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敬天愛人——稻盛和夫的自我人格修養(3)(1 / 3)

也許正是因為日本的社會環境使得稻盛和夫先生有了工作造就人格,全身心投入到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這樣的看法。

稻盛和夫先生說,隻要全神貫注於事業,拚命努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人的靈魂就自然會獲得淨化,從而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可以說,心智的磨煉需要人們熱愛工作,並全身心投入於工作之中。這樣人們就會在工作中得到應有的修煉,會在工作中培養出自己的言談舉止、適合自己的講話方式,尤其是提升自己的心性。長期的工作也會有一定的壓力,因此,學會為自己減壓,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從而更熟練、更努力地為公司做貢獻,提升自己心性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當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但是對於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簡單的成功並不能代表什麼,隻有把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修煉好,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曆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智慧小語

勞動是既能磨練技能又能磨練心誌的修行,是自我實現、完善人格“精進”的道場。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格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身處職場的我們,每天都在與不同的工作打交道,在工作中學會忍讓,學會謙虛,學會互助,這是一個人的人格不斷完善、完美的過程,所以說,工作造就性格。

純粹的心靈才能看見真相

稻盛和夫說:“心純見真,清澈純粹的心靈可以看見真相。充滿利己的心目中,隻看到複雜的事象”。

精彩解讀

能否對一個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是一個人聰明與否的關鍵所在。隻有內心清澈,沒有被利欲熏心的人才能夠判斷出事情的真偽。正所謂旁觀者清。旁觀者之所以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是因為他身處事情之外,在這件事情中沒有利害關係。那麼如果身處事中,仍然能夠保持清醒的認知,這就可以稱之為偉人了。

像稻盛和夫先生這樣的人,是商業界中獨特的存在。他一生都在遵循的利他哲學使他永遠有一種身處事外的清醒。不被利益迷惑雙眼,真正精明的人,能夠洞悉世事。把自己放空,多為別人著想;把自己的事情擺在一邊,竭盡所能為世間、為人類付出。當心中有了這樣的利他之心,就能擺脫欲望的束縛,作出正確的判斷。

稻盛和夫先生還舉例說,經營者在創建了公司,拚命努力獲得成功,事業按照自己的願景順利進展,公司也逐漸壯大,這時就需要麵臨各種各樣的判斷。而且,就需要經營者做出準確的判斷,也就是需要理性的判斷。但時常會有需要盡快解決、或者說是立即作出決策的時候。很多經營者就憑著自己的本能,以得失、利害、感情好惡等作出判斷。

作出判斷時,很多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考慮。這樣的結果就是也許會得到一時的成功,經營者會洋洋自得。但長久如此,人就會變得自私、不再謙恭,什麼事都隻是想著自己,不會再得到周圍人的支持,公司也就會逐漸衰敗。

很多身在職場的人都認為自己工作就是為了掙錢,其實這種想法是限製你升職的最大的原因。被金錢遮住了心靈,從而你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會變成敷衍,你沒有看到在賺錢之外工作將帶給你的更多好處。

當你內心純粹絲毫不被利益和名譽動搖,這樣就會越來越接近成功。別人也會非常尊重這樣的人,雖然說是商人,但是,賺錢並不代表一定要認為金錢至上。不能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用正確的方法去賺錢,走正確的道路,選擇人間正道,這樣的企業不僅僅會是賺錢的成功的企業,而且會成為大家心中有著理想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這樣的企業領導人也不會是為了蠅頭小利而出賣企業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