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章,理論上是高潮,所以,求票!求收藏!】******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距離1999年12月20日也越來越近。這段時間,華夏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祖國南邊的一個小島上。那個島有個名字叫做澳門。
澳門,這個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改變著她的世界地位的島嶼,在經曆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之後,就要於1999年12月20日回歸華夏母親的懷抱了。
今天是12月12日,星期天,千禧年之前的最後一個雙十二的日子。
這時候的12月12日,在大部分的眼中也就是普通的一天。完全沒有想過雙十二了,我們出去玩一玩,慶祝慶祝。
而對於白鈺這個重生的人來說,雖不像後世那些狂熱的節日控,對每個稍微有些特別的日子都要當成節日一樣過,但是白鈺還是很認真的對待今天這個日子的。
不是去歡慶,不是去約會,而在研究澳門以及澳門經濟。
澳門這個處於華夏大陸東南沿海邊的小島,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隔海東望即是香港,北方的澳門半島連接粵省珠海,而南方則是氹仔、路環和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屬海島市,暫未有正式的名稱。
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展開之後,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係,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當局有見及此,便有規劃地進行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
澳門島是天然的出海口,是優質的港灣。不過,也正因為澳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她長時間的離開了華夏的版圖。
據曆史記載,澳門是在秦始皇統一戰國的時候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但因為華夏古代發展的方針都是重農輕商,導致澳門的地位在華夏一直很低,就是一個小小漁島。
但隨著西方世界,大航海的興起,世界各地的沿海島嶼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
於是,1553年,葡萄牙在澳門取得了居住權,1887年12月徹底的被葡萄牙占領,成為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土。
至今,四百多年的東西方融合,一百多年的淪為異國。這樣的曆史,使得澳門人民的意識形態以及價值觀都和華夏大陸的人民有很大的差別。
所以在1974年葡革命成功,計劃交換澳門的時候,華夏大陸並沒有進行交接。因為當時不具備適合交接的土壤和政治環境。
直到1984年10月3日,鄧爺爺提出“一國兩製”的方針後,華葡雙方才經過談判正式確定了澳門回歸的日子,也就是1999年12月20日。
當然這是白鈺了解到的關於澳門地裏、曆史方麵的情況。也為他深入認識澳門經濟情況打下了一個基礎。
白鈺始終認為,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狀況要跟當地的人文曆史特色緊密相關。所以,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經濟,就要先了解這個地方。
澳門長期以來居住著東方人和西方人。其中,西方人為領導,為箭頭;東方人為群眾,為基石。導致澳門島上遺留了大量的帶有東西方特色的建築和傳統。
所以,澳門的經濟也帶有東西方混合的特色。
他有傳統的製造業,也有新興的博彩業、旅遊業。澳門的經濟對於市場、資本的依賴比其他地方要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