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完結撒花(1 / 1)

有人說,第一本書不管怎麼樣,一定要完結。

但是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首先,在最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是上班無聊,隨便亂寫的,後麵的所有內容都是想到什麼寫什麼。

所以並不算我真正意義上的一本書。

其次,這本書的設定根本就寫不出什麼好玩有趣的內容,再寫下去也沒有這個必要,所以再此完結。

怎麼說呢?這本書寫到十萬字還有是收獲的,比如。

第一,讓我學會該從什麼角度入手小說更具有代入感。

打個比方,描寫一個屋子。

換做以前,或許會這樣寫:屋子裏麵有桌子,有凳子,有掃把,有電視機,有什麼的。

這種給人的感覺也還好,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唯一的缺點就是感覺在寫一本說明書,之所以會這樣,因為我是從房子這個角度入手,但想要更有代入感,必須從房子裏的某個物體入手,就像這樣。

屋內,一張木桌子上放著一包利群和一根打火機,沙發之上,躺著一個男子,抽著煙,看著電視。

以小見大,一點破局,大的我們肯定無法描寫,因為很大,在每一個人的腦海裏都是比較模糊的,但描寫小的東西,就會讓每一個人腦海裏瞬間產生畫麵。

好比。

屋內有窗,窗外有月,月下有花,花下有水?

請問這是什麼花。

又好比。

有風吹過,街旁的木板招牌被風吹得“吱吱”地響,隱隱約約可以分辨出上麵寫著的八個字是“陳家老店,陳年老酒。”!

這段古龍先生的寫的,我一直視如教科書般的存在,我給這段取了一個名字。

風,會帶你入場....

.......

第二、讓我知道了筆墨該如何分配,什麼地方該寫,什麼地方不該寫,什麼地方該慢,什麼地方該快,如果快的地方慢,慢的地方快的話,那麼這本書說看起來就會很難受,囉囉嗦嗦,沒有什麼體驗感。

一定要言簡意賅。

就好比一個對話描寫,有其實大部分時候,最重要的是對話內容,而不是一個勁的去描寫對話者的神態,有的對話真的可以一筆帶過。

就好比古龍的這段。

“天涯遠不遠?”

“不遠。”

“為什麼?”

“人就在天涯,天涯又怎麼會遠呢?”

再好比一段電話的鏡頭寫法。

可以直接寫主角說的話,而不用描寫電話那頭說的話,直接寫主角說了什麼,讀者自然能夠知道對話那頭說了信息。如果要描寫細膩的感情的話,那就另當別論。

當然,還讓我學會了水文,在這裏分享一段大師級的水文,看似水文,其實是一段特寫鏡頭,我稱之為小說裏的慢動作。

他走路的姿勢怪異而特別,左腳先往前邁出一步,右腳再慢慢地跟上去,看起來每一步都走得很艱苦。

可是他已經走過了數不盡的路途,算不完的裏程,每一步路都是他自己走出來的。

怎麼走?要走到何時為止?

他不知道,甚至都沒有想過!

現在他已走到這裏,前麵呢?前麵真的是死亡嗎?

.......

你看,這裏古龍寫生寫一個走路都水,你說水不水,路走完之後,還要反問一下,在水幾個字,但細細一品,這悲的感情來得猝不及防。

嗚嗚~~

我哭會....

所以,我一直將這段作為小說慢動作鏡頭教學,已經不是單純的水文了,寫的是意境,寫的是感覺。

還有一個,就是我之前一直在糾結用什麼視角才是最好的,之所會出現這樣的糾結,是因為在五月份的時候,我去了一個寫作工作室學習了一個星期,想要當槍手。

那個編輯一直對我說,一定少用上帝視角,沒有代入感,所以之後,我一直讓自己注意不用上帝視角,盡量是從故事人物的角度去寫,去用五官感受,這樣寫有一個好處,就是字數特別容易漲起來,也是特別容易水文的一種。

慢慢的,我看到其他小說,就會去分辨,這個是什麼視角,這個又是什麼視角,好亂啊,好繁瑣,頭都大了,最終。

我去特麼的。

都特麼的是故事視角!

所以,現在我從故事視角去寫去入手,寫的不單單是一個故事,寫的是意境,寫的是感覺,就好比那個慢動作鏡頭、那段自問自答的模式、心裏話。

當然,這種也不是強行插入的,而是等到真正需要渲染這段感情的時候在用。

本來隻是想隨便寫上幾百字的,但是發布的時候發現要一千字,沒辦法,隻能夠寥寥的再細致的好好說一說具體的感悟。

雖然這本是一部爛作,甚至連爛作都稱不上,但是我還是要說一句。

完結撒花!

非常感謝各位觀看過的朋友!下一本書,希望能夠與你們相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