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正月二十二日,康熙率皇太子胤礽、皇長子胤褆、十三子胤祥、十五子胤礻禺、十六子胤祿等離京,在靜海縣楊柳青登船,沿水路南下。吉林小說網不僅為您提供在線免費閱讀www.jlgcyy.com,還可以txt免費下載到本地閱讀宮裏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四爺來永和宮的次數沒有十四爺來得多,十四爺每次來都會給我帶幾本書,都是曆史方麵的,雖然枯燥,好歹比德妃書房的經書好多了。元春瞧我手裏拿著書,打趣道:“讓你拿針線啊,就活象要了你的命似的,這會拿著書倒像是你的命根子了!”我放下書,笑道:“誰讓我沒有你那樣的巧手?”順手拿過她繡到一半的荷包“我要是有你一半的靈巧就好了!”她拿過荷包,抿嘴笑道:“少灌迷藥了,你呀,就是懶,多通透的一個人兒,怎麼會少了這一竅?”我嗬嗬一笑,沒有答話,通透,我那裏來得通透?不由自主看向床頭的箱子,那裏麵放著四爺送我的東西,每年的初一他都會送我一個物件,今年初一,還是那個小太監,給我送來一隻黃花梨的小盒子,裏麵放著一副翡翠耳墜,通體碧綠,我知道在清朝,翡翠主要是從緬甸傳來的,所以十分稀少。看著這些價值連城的東西,我心裏茫然一片,剛入宮時對他無限敬畏,相處三年,現在他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而曆史上的那個雍正卻越來越模糊,想著他在草原湖邊的一番話,我腦中千頭萬緒,卻如一團亂麻,唉,我真希望自己能如元春說得那樣,真的能洞悉一切。這最後一次南巡在五月份結束,康熙於五月十一日回到京城,十三回京不久,就和四爺一起來給德妃請安,我瞧他雖然有些瘦了,但精神的很,他這次從揚州帶了些字畫獻給德妃,把德妃哄的開心極了,出門時我照常跟在他倆身後,送他們出宮,十三笑道:“走,幾個月不見,到你那裏坐坐!”我微笑點頭。這會元春,銀春她們都在德妃身邊伺候,值房這裏隻有我們三人,安靜的很,我想起後院有個葡萄架,便將他們引到架下,搬來桌椅,取出茶壺,正想要泡上一壺清茶,突聽十三笑道:“等等,用這個泡茶!”我扭頭望去,隻見十三拿出一隻錦盒,我伸頭一瞧,原來是一套茶具,抬頭看向四爺,他衝我微微一笑,說道:“他這次到江南,看來是滿載而歸了!”十三和我忍不住都笑起來,十三將茶壺遞給我,笑道:“還真被四哥說中了,這次南巡啊,我可是得了不少好處!這成窖五彩茶盅就是其中之一!”我將茶具洗淨,接過十三遞過來的茶葉,邊泡茶邊打趣他道:“不就是一套茶具麼?還有什麼別的好寶貝,說來讓我們開開眼界啊!”他把手裏的茶葉晃晃,嘻笑道:“喏,這個也是寶啊,嚐嚐就知道了!”我抿嘴一笑,四爺輕笑搖頭:“裝神弄鬼!”我端起茶杯,迎麵一陣清香,細瞧水中茶葉,淺淺的綠色,形狀瘦長飽滿,其上有細小絨毛,飲了一口,茶香清麗,隱有嫩竹的香,不禁歎道:“果然是寶貝!好茶!”十三正在喝茶,聽罷笑道:“有你這句話,也不枉我千裏把它帶進京了”說著衝四爺臉一仰:“這可是四哥愛喝的蒙頂甘露!”我好奇的瞧向四爺,難怪他剛才說十三是在裝神弄鬼呢,原來他早就知道這茶是蒙頂甘露了。他抬頭看我,微微一笑,說道:“品出竹香了麼?”我點頭笑笑,他笑道:“這茶產自四川蒙山,那裏滿山都是翠竹,所以,這茶自然有竹香。”我點點頭,也是,四川可是盛產竹子的地方,奇道:“那為什麼取名甘露呢?”他喝了口茶,將杯子拿著手裏把玩,微笑道:“噢,這個名字嘛,倒還真有些來曆!”我放下茶杯,滿懷興致的聽著,十三看看我,又看看四爺,嘴角一抹笑意,我有些不好意思,忍不住瞪他一眼,他嗬嗬一笑,拿起茶杯品起茶來,四爺瞧著我倆,輕笑說道:“蒙山上有個永興寺,寺裏有位高僧——甘露禪師,他是宋朝一位很有名的得道高僧,他製定了一個儀軌,叫做“蒙山施食儀”。”說著,又喝了一口茶,十三一旁無奈的笑道:“四哥又要講佛了。”我也一笑,四爺笑笑,繼續說道:“這蒙山施食儀,其實就是僧人們,給六道裏輪轉的畜生,餓鬼布施食物的功課,後人為了感念甘露大師的悲憫之心,便將這山上那最出名的清茶喚作“蒙頂甘露”。”原來如此,我點點頭,抿了口茶,細細品著,這茶倒和四爺挺配,正想著,就聽十三講到:“你們這次沒有去揚州,真是可惜!”我和四爺聽罷,相視一笑,看向十三笑問道:“那就說來聽聽吧,別擺譜啦!”十三大笑道:“你們麵前,我哪敢擺譜!”笑罷說道:“揚州的景致就不說了,我們到那兒的時候正趕上萬壽節,路邊搭著黃篷,還有戲台,有踹高蹺的、走軟索的、打花鼓的,多了去了!”我聽得向往極了,四爺瞧我這樣,忍不住輕笑起來,十三又說道:“到了揚州府,各官都向皇阿瑪進獻古董,玩器,喏”說著,將手上的茶盅一晃,笑道:“這也是他們進的!”我笑,正想損他兩句,卻瞧見一旁四爺微微皺眉,轉念一想,看向十三,十三笑道:“還有太子,也收了不少,他”我連忙衝他使了個眼色,他不明所以,住口不語,看向四爺,四爺臉色平靜,卻沒了剛才的愉快,十三看向我,有些疑惑,我笑笑,說道:“十三爺,多謝你的茶具還有茶葉,要是你再遲些日子送來,可就大煞風景了!”十三不明所以,愣愣的看著我,問道:“為什麼大煞風景?”四爺一旁淡淡一笑。“唉”我故意歎口氣,說道:“‘金穀千花莫漫煎’,十三爺可曾聽過?”十三聽罷,大笑:“知道,唐人以對花啜茶為煞風景,可是,咱們這兒哪來得花?”我抿嘴偷笑,我就知道他沒有注意身旁的茉莉,指向他身旁的一叢茉莉笑道:“你瞧”他順著我指的方向望去,現在是五月中,這叢茉莉隻稀稀疏疏的掛著幾個花苞,也沒有什麼香氣,他自然沒有注意。他轉過頭,笑道:“你不說,我還真沒瞧見。”我笑笑:“其實我覺得,對花啜茶未嚐不可,隻要不是香味濃烈,就不會有損茶香,比如梅花、菊花、蘭花,喝茶是欣賞都是一景。”四爺雙眼含笑,瞧著我點頭道:“說得好,所謂茶宜幽人雅士、宜花鳥間……,若配以香氣淡雅清幽的花,反而更助品茶。”十三和我也笑起來,這時元春過來,瞧我們三人在此,愣了一下,忙俯下身子行禮,四爺揮手阻止:“免了”,我連忙扶她起來,站到一旁,四爺和十三也站起身,往外走去,十三笑道:“我們先走了,以後有空再來討杯茶喝!”我衝他做了個鬼臉,目送二人離去——轉過頭,元春一旁若有所思,表情怪怪的,我推推她,笑道:“怎麼了?”她尷尬一笑:“沒什麼,我回來拿些東西,你先去前麵吧,當心主子一會找你!”我點頭,放開手臂,往前殿走去。夜裏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的一切,十三拿來的茶具是揚州地方官員上供的壽禮,聽說一共是二十四樣古董,康熙選了四件,他們又給太子和十三送了些古董。我能猜到四爺的心思,南巡勞民傷財是不可避免的,畢竟是皇帝出巡,但是從這些地方大員進的壽禮就不難看出,他們收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所謂千裏做官隻為財,麵對這個,想必他也是無奈的吧。很快就到了七月,永和宮裏的丫頭突然都興奮起來,繡東西比以前更勤了,銀春和冬晴常常邊繡花邊竊竊私語,我瞧著怪怪的,問起元春來,元春抿嘴一笑道:“你呀,天天看書都看呆了,連七月七都忘了麼?”七月七?我撓撓頭,疑惑的問道:“七夕?”元春微笑點頭,我還是不太明白,不就是七夕嘛,有什麼特別,元春瞧我這樣,搖頭笑道:“難怪你不知道,這是宮裏才有的遊戲,等過些日子你就知道了。”果然,七月初六一大早,元春和銀春,冬晴,便早早的準備了一隻大瓷缸,裏麵裝滿了水,放在後院的葡萄藤架下曬著,我瞧著她們這樣愉快的忙碌著,越發奇怪,笑問道:“你們曬這麼大一缸水作什麼?”她們三個象是商量好似的,都隻是神秘一笑,不肯告訴我。到了七月初七,我和元春伺候德妃用完早膳,稍事歇息,到偏晌午的時候,德妃溫言笑問元春,道:“都準備好了麼?”元春上前微笑回道:“昨個就備下了。”德妃站起身,我和元春忙上前扶起,德妃笑道:“那還等什麼?這就開始吧。”元春帶著我和德妃來到後院,銀春和冬晴已經備好座椅,我扶德妃坐下,隻見桌上放著一隻蘭花瓷碟,瓷碟裏並排放著十來隻繡針,我瞧向元春,元春微微一笑,走到水缸前,雙手合十,微閉二目,向天叩頭三個,頭磕得非常慢,模樣十分虔誠,我轉頭瞧銀春和冬晴,也是一臉虔誠。行罷禮後,元春站起身來,捧起瓷碟側身站在水缸旁,等待德妃示意,德妃微笑點頭,元春用指甲拈起一根繡針,輕輕地把針放在水麵上,針尖向北,針孔向南,此時恰好太陽光從針孔中射過去,針輕輕地漂浮在水麵上,一個針影投射在水底,針影的頂端的白點清晰可見,那是由針孔裏漏下來的陽光。元春笑道:“托主子的福,有織女保佑著,主子定能眼睛明亮,心想事成,福壽綿長!”德妃開顏一笑,十分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