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
1920年9月11日,鄧小平、鄧紹聖以及其他近二百名勤工儉學學生,其中約有半數來自四川,從上海乘坐鴦特萊蓬號郵船駛赴法國。他們都是四等艙旅客,沒有自己的客艙,也不能到餐廳去用餐。他們不得不睡在甲板上或者通風條件很差的貨艙裏,而且隻能自己找地方準備三餐和用餐。從幾位勤工儉學學生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出,這次航行令大家吃盡了苦頭,有許多人暈船,有少數人則非常想家,以致於在遠未到達馬賽以前,便開始詢問返家的可能性。
鄧和他的夥伴們於10月19日抵達馬賽,隨即前往巴黎。華法教育會的官員把這些來自重慶預備學校的學生,每二十個人左右劃分為一個小組,並把各個組分送到許多省的中學就讀。鄧和他的叔叔所在的組被送到諾曼底的巴耶中學。
在巴耶中學的一個特殊的班裏,這些年輕的中國人又重新開始中斷了的法語學習。按照原定計劃,他們必須繼續學習法語,等到掌握了充分的法語知識,再學習正常的中學課程。在這個階段,他們中一些人可能轉到別的學校,另外一些人則到工廠做工,為的是獲得基本的工業技能,同時也為了掙到足夠的錢,以充作日後進一步接受教育的費用。這後一種學生都是比較貧窮的勤工儉學學生,他們到達法國後可以把錢存在華法教育會,而家裏也沒有錢接濟他們。
但這還算不了什麼事。1921年1月,教育會發出通告,說該會的費用已經用完了,隻有那些能自己支付費用的學主才能繼續留在學校就讀。造成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教育會管理不善。教育會容許來法國的勤工儉學的學生眾多,而它卻未能開辟新的財源來滿足日益增加的開銷。這個危機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倘若李石曾(這時候他已回到中國)和這個活動的其他負責人能夠積極地去募捐,事情就不至於弄得很狼狽,然而他們沒有這祥做。在整個1920年裏,他們對這項活動逐漸失去了興趣。這或許部分是因為這件事管理起來太麻煩了,但主要還是因為他們自認為,加強中法文化聯係,給中國帶來有用的知識的更好的辦法是按法國模式在兩國設立高等教育機構。這個設想特殊的吸引力在於有個新的前景,這是勤工儉學活動所不能提供的,就是從法國政府得到資金,這筆資金是從1901年的庚子賠款調撥的。
這些遠離家鄉的勤工儉學學生尚不了解這場風波是怎樣刮起來的。所以當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以華法教育會會長的身份在巴黎宣布,該會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再也無法照顧他們,他們必須自謀生路的時候,這些留法的學生感到了極大的震動。
對鄧小平來說,這樣做的結果是他所在的那個巴耶班被撤銷了。此時他還能收到家裏寄來的錢,因此按理說,他可以請求教育會為他另找一所學校。但他或許是自己的選擇,或許是被勸說,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同意到克魯梭的施奈德工廠工作。克魯梭位於巴黎和裏昂之間。在施奈德工廠,已經有幾十名勤工儉學學生和約一千名普通的中國工人在工作了。
鄧小平在巴耶中學所度過的這段時間,是他在法國整整五年裏唯一的一段比較舒適、安寧的時期。在其餘的時間裏,他都是住在工廠宿舍或者收費低廉的旅館裏,做的工作往往是臨時的,而且都是沒有技術的。他第一次幹的活是最差的。據他的官方傳記的說法,他在施奈德工作時是做雜工①。而這個公司的記錄表明,他實際上是在該廠的軋鋼車間當一名軋鋼工。在那裏,他和其他學徒工及不需熟練技能的工人一起勞作。他們的工作是通過傳送帶,把沉重而熾熱的鋼板運到車間的另一處。他的雇傭登記卡片上注明,他的日工資是6.6法郎比學徒工應該所得的還低,而他一個星期要工作五十個小時,甚至更長。在這種狀況下,再加上他當時隻有十六歲,所以僅僅幹了三個星期,便使他感到無法再承受了,他決定寧可在巴黎冒失業的危險也不再繼續幹下去了。
後來,鄧小平到一家生產橡膠輪胎和橡膠雨鞋的工廠工作。他做的活計是把鞋子的各個部分粘合起來,他還做過機車的司爐工,到餐館裏做過廚房幫手。在離開法國之前,他是在位於巴黎郊區比揚古爾的雷諾汽車廠做工。在法國,鄧小平從事過許多臨時性工作。有兩個星期,他和他的同學在巴黎城中找到一種紮花的工作。他們用薄紗和綢子作花,做成的花要貼上戰爭遺饋和孤兒所作的標簽。他到法國後在學習工業技能方麵所取得的進步很小(他的官方傳記說他在雷諾工廠是個鉗工。而這家公司的檔案證明,他是個沒有技術的工人)。僅僅在橡膠工廠期間,他掙夠了繼續上學所需要的錢。不過這也隻夠支付中學三個月的費用(1922-1923年冬季,他在塞納——夏蒂戎中學呆了三個月)。
鄧小平就是在這種貧困、不安定的環境下投身政治活動的。他的官方傳記對這個過程作了這樣的記述:法國的經濟十分蕭條,就業格外困難。中國人即使是到那些較好的大工廣去的,工資也隻有普通法國工人的一半。鄧小平家中己無力寄錢給池,他隻能艱難度日。冷酷的現實,使鄧小平原來出國留學時的理想化為泡影。但是,一種新的革命思想強烈地吸引了這個年輕人。當時的法國,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馬克思主義和其他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廣為流行,一批先進的中國留學生先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較年長的趙世炎;周恩來等人影響下,鄧小平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進行各種政治宣傳活動②。
這個傳記寫得非常籠統。尤其是,他沒有說明鄧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時間。關於這個問題,唯口的證折是提到了趙世炎和周恩來。1921年4月,鄧在施奈德工廠做工時趙也在那兒工作,並且鄧在巴黎的時間也與趙一致,都是1921年10月至1922年2月。周和鄧1921年5月至1922年3月也同在巴黎。另外還有一個證據是,鄧在1922年的某個時候成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的成員,而這個組織是規定要以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吸收黨員的條件的。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鄧小平在留法初期就作出了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