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命運多舛(1 / 2)

朱重八十六歲的時候,父親朱五四下重禮,托鄰村的吳老太太,給他說了個媳婦!

隻見小女子年芳二八,小巧玲瓏,長得俊俏,活脫脫的一小家碧玉,朱重八對這個小媳婦甚是喜歡,每天放牛回來,迫不及待的去跟媳婦溫存一番,這幸福簡單快樂!

嫁到朱家後,小女子手腳也算勤快,家裏裏裏外外一把手,把雖不富裕的家,打理的井井有條!

隔年生下一個女兒-朱三二!朱重八對未來生活充滿幸福的向往,想著等女兒長大了,繼續在地主家討生活……這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然而這一切美好的期待,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所打破!

公元1344年,真是個多事之秋,先是黃河決口泛濫,河南山東等地,黃河沿岸幾十萬災民,在死亡線上掙紮,餓殍遍野,瘟疫橫行!

同年淮河沿岸,也爆發了嚴重的瘟疫和旱災!在這樣禍不單行的年份,倒黴的首先是窮苦的老百姓。

本來就是青黃不接,生活在崩潰的邊緣,這連續的災難,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然,作為最底層農民的朱重八,一家也沒能幸免於難!

朱重八的父親朱五四,辛苦勞作了一輩子的地地道道的農民,是老朱家在這場災難中第一個受害者,1344年四月初六,朱五四餓死了!

然而災難還在繼續,四月初九,朱重八的大哥,在饑餓中痛苦的死去,接著是母親……

年僅十七歲的朱重八,看著至親的人一個個的餓死,而自己卻無能無力,他的內心幾乎崩潰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陷入到痛苦的絕望中。

麵對如此大的天災,難道當時的元政府,這個在中國統治了六十餘年,馬背上的民族無所反應嗎?

1344年的黃河泛濫,淮河沿岸的旱災和瘟疫,引發如此嚴重的災難,與其說是天災,不如說是人禍!

此時的元政府,可以說已經墮落到了腐敗不堪的境地!那些騎在馬背上的征服者,來到中原後,把大批中原老百姓驅離他們世代耕種的土地,或者把他們殺掉,把他們的土地掠奪用來放牧!搶奪他們的物品,殺死強占他們的妻兒老小!各種苛捐雜稅,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收不到的!

民已不聊生,當底層民眾,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了,仇恨的種子早已種下,隻等合適的時機生根發芽!

而1344年的黃河泛濫,淮河沿岸的旱災和瘟疫,成了點燃燎原之火的星星之火!

災難發生後,當時在位的元順帝,下詔賑災!命令中書省各路高官,籌集糧食和銀兩救災!

賑災物資承載著浩蕩皇恩,分撥到各省、路、府、州、縣,皇帝想著和民眾共克時艱,以鞏固政權。

皇帝明白,農民和農業不能崩潰,因為那是國家生存之本!皇帝的願望是美好的!

然而下麵省、路、府、州、縣的官老爺們可不這麼想,他們歡呼雀躍,喜上眉梢,因為他們發財的機會來了,他們才不在乎什麼國難當頭,才不在乎什麼江山社稷,他們在乎的是,在這場災難疫情中,能撈到多少錢財!

這麼多層級,賑災物資層層克扣盤剝,真是中飽了私囊,養肥了地方各級官員!當然各級地方政府官員,也沒忘記發動輿論宣傳,上書感激皇恩浩蕩,愛民如子,當然也不忘樹立幾個草民中的典型人物,來給皇帝歌功頌德!

皇帝聽了這些美言,自己都被自己的仁慈愛民之心感動哭了!而實際情況是,皇恩並沒有澤被百姓,隻是養肥了地方官員,中飽了私囊!

而這種太平盛世的假象,蒙蔽了皇帝的雙眼,沉浸於成功的喜悅之中。而生活在底層的普通老百姓,收到的隻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絕望!

朱重八家的境況,是當時千千萬普通百姓家生活的縮影!在災難麵前,陷入絕望的朱重八無數次祈禱,求神拜佛,祈求上天能讓他和父母家人有口飯吃,能活下去!

他從來沒想到,他家人的命被官老爺們的貪念給葬送掉,隻是哀求上天給與生孩子機會!

他多麼眷戀,和父母一起和睦生活的小幸福!多麼渴望,再次收到父母經常帶給他的小驚喜,一個小巧的手工玩具,一塊在地主家不舍的吃,偷偷帶回來的肉片,甚至父親輕輕的拍拍肩膀,母親輕聲細語的責罵……然而這一切都不可能了!

又是漆黑的夜裏,朱重八放聲痛哭,來宣泄他失去親人的痛苦!左右鄰居們都習慣了這種哭聲,誰也沒心思去關注,誰家又死了人,因為他們都習以為常了這種持續很久的災難!

沒有壽衣,也沒有棺材,朱重八和二哥,抬著用草席蓋著的親人的屍體,想找個地方安葬父母,卻發現天下雖大,卻沒有一寸屬於自己的土地!後來有好心人看他們實在可憐,就允許他把父母葬,在了偏僻的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