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慶(今江蘇南京),改名為應天。朱元璋占了這塊風水寶地,令實力強大的陳友諒和張士誠非常的不爽,他們決心要找機會吃掉朱元璋的起義軍,以絕後患!
所以沒等朱元璋站穩腳跟,張士誠就開始發難!朱元璋是那個鬱悶啊,我又沒招你惹你,幹嘛總跟我過不去啊。
1360年,在徐壽輝的軍隊在陳友諒的攛掇之下,也對朱元璋開戰了。麵臨兩線作戰,對朱元璋非常不利,但也隻能硬著頭皮開幹!
慶幸的是,朱元璋這時候手裏也有了精兵強將!徐達、常遇春率軍隊大敗張士誠於龍潭。1357年攻克了常州,接著拿下寧國,張士誠被打的落荒而逃!
說到此處,需要說一說猛將常遇春。
常遇春,1355年開始加入朱元璋的起義軍,朱元璋根本沒注意到這麼個人。這個狂傲不羈的輕人大膽毛遂自薦,自己找到向朱元璋要先鋒印。朱元璋隻當他年少輕狂,一笑而過,當時根本沒當回事。
進攻采石的戰役,朱元璋打的非常艱難,被對麵岸邊列陣防守的元政府軍,給死死的壓製住,寸步難行。正著急無策時,常玉春的船從旁邊經過。
朱元璋認出了這個找他要先鋒印的的年輕人,衝他大喊“小夥子,你不是要先鋒印嗎,現在機會來了,拿下對麵陣地……”
常玉春一聽這話,太興奮了!
沒等朱元璋說完,單槍匹馬,手持長戈向對岸衝去。對麵元軍抓住了常玉春刺過來的長戈,常玉春順勢跳上岸邊,殺出來一條血路,趁元軍慌亂之際,朱元璋率領起義軍一擁而上,拿下來了采石。
就這樣常玉春一戰成名,在以後朱元璋開疆拓土打江山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正是這個狂放不羈的年輕人給朱元璋捅了個大婁子,讓朱元璋差點收不了場!當然這是後話。
“當今之亂世,何以平天下?”
朱元璋突然對身邊的謀士拋出這麼個問題,他想聽聽謀士們的意見。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升給出九字方針。朱元璋采納了朱升的建議,決定隱藏實力,圖謀進一步發展,等實力壯大再建立政權!
如今擊退了張士誠,接下來是乘勝追擊,消滅張士誠還是先對付徐壽輝和陳友諒?
謀士們一致認為,應該先撿個軟柿子捏,把張士誠的起義軍吃掉,等實力壯大了再收拾陳友諒。
朱元璋躺在椅子上閉著眼睛思考,過了良久,突然睜開眼睛湊近群臣說“你們的建議很好,但是如果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必定會出兵相救,如果先打陳友諒,張士誠肯定不會出手的……”朱元璋力排眾議,最終決定先放過張士誠,先對付陳友諒!
朱元璋知道,和陳友諒開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朱元璋真的不想太早和他開戰。
陳友諒兵強馬壯,尤其是他的水兵戰船的戰鬥力,簡直可以輕鬆碾壓朱元璋的小漁船。但這個二虎的常遇春卻把決戰給提前了。
1359年11月,常遇春率部打下池州,陳友諒想要搶回來,派了幾千人出征,沒曾想在九華山,被常遇春和徐達給伏擊了,三千多人當了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