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犯了兵家之大忌,錯過了進攻的最好時機。
假如他稍作休整,繼續強攻撫州門,相信成功指日可待,但是他沒有這麼做。
撫州門一戰,狠狠的挫了陳友諒銳氣,心中充滿惶恐,不敢輕舉妄動。
接下來的幾天,他沒有再組織像樣的戰鬥,隻是拿下來吉安,想把吉安作為後盾。但是洪都城內的守軍,再一次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工作,接下來再打,難度更大了。
1363年5月8日,距離上次戰役一周之後,陳友諒再一次發起猛烈進攻。
不過這次的目標不是撫州門,而是改成了薛顯把守的新城門了。
這個薛顯的打法和鄧俞完全是兩個套路。麵對陳友諒士兵們攻城,他沒有選擇城內死守,而是主動把城門打開,帶著一隊騎兵,衝進陳友諒的軍隊一陣廝殺,然後迅速撤回了城中。
薛顯這種打法,有點險中求勝的意思,這種打法,也確實把陳友諒的軍隊給嚇到了。
接下來,再沒有大規模的攻城,就這樣,一直打到六月份,新城門依然沒有拿下。
這時候的陳友諒,都有點懷疑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了,將士們更是士氣低落。
1363年6月14日,陳友諒又換了一個方向進攻,試圖帶領軍隊從洪都的水關突破,但迎接他們的是守將們鋒利的長矛。
朱文正早就料到,陳友諒下一個目標,會通過水關這裏進攻,早早的命令將士們,定製了一些特製的帶鉤長矛。無數的長矛不斷的刺出,漢軍死傷無數。他們本能的想用手抓住長矛,卻突然發現,這些長矛都被朱文正的士兵們用火燒熱了,而且長矛帶鉤,殺傷力極強。
這確實有點損啊,但戰爭就是這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那麼多道義可講。
這仗打成這樣,陳友諒幾乎都要崩潰了。原來以為唾手可得的洪都,這都打了一個多月了,還是處處碰壁,根本拿不下來,眼看著士兵們也越來越焦躁不安,這可怎麼辦?
就這樣,轉了一大圈,陳友諒的軍隊又去了趙德勝的土步門。
進攻的結果是趙德勝死了,但是城門依舊沒被攻破。
這洪都,在朱文正的守衛之下,簡直成了鋼鐵長城。
朱文正這一個多月也過得不輕鬆,天天寢食不安。睡覺都不敢卸下盔甲,準備隨時加入戰鬥。作為軍隊統帥,他還要協調各部門作戰,隨時調整戰略部署。
朱文正這都累到都快崩潰了,但他絲毫不敢放鬆,就這麼堅持著,完全靠堅強的意誌力。
這仗都打了一個多月了,這麼大的動靜,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但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派援兵?
朱元璋那邊,一直在焦急的等待,在等著朱文正派人求援。如果不求援,那說明他還能打。朱文正也是個厲害人物,靠著城內有限的兵力,愣是把陳友諒擋在城外一個多月,沒攻進來。
“看這架勢,陳友諒還沒有撤兵的打算,再這麼下去,洪都肯定會失守的”想到這裏,朱文正決定派人向朱元璋求援。張子明帶著朱文正的重托,趁著月色,悄悄的離開了洪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