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生母身份低賤,所以朱棣子出生開始,就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
當然,這是相對於皇太子朱標而言的。朱標可以說受到了最高規格的對待,教育上配備了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宋濂擔任他的老師,為太子設立東宮,還讓李善長、徐達等當他的兼職老師。
而朱棣的待遇就差遠了,他有三個哥哥,二十幾個弟弟,所以他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寵愛,雖然貴為皇子,但是他非常失落。從小就知道,他將來麵對哥哥,必須三叩九拜,俯首稱臣!
在實際成長過程中,朱棣常常和武將們在一起,耳濡目染,學習了不少軍事知識。特別是他的表哥李文忠,對他的影響很大。
李文忠在當時也是赫赫有名的將領,朱棣在他身上學到了寶貴的軍事技能。
1371年,朱棣作為第四皇子,被封為燕王。二十一歲那年,被派到大都鎮守。
在大都,和蒙古騎兵的戰鬥是常有的事。朱元璋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朱棣,他第一次成為了軍隊的統帥,那一年,朱棣三十歲,統帥著他的將士們踏上了遠征之路。
他不斷的從戰爭中學習進步,經曆了數年的戰爭考驗後,朱棣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將領。
朱棣的第一次出征,目標是蒙古的乃爾不花,經過偵察,確定好目標位置,朱棣率領大軍帶著部隊,冒著暴雪出發了。
當朱棣的部隊到達乃兒不花的營地時,這些元軍們驚慌失措。如果此時朱棣下令發動進攻,這些元軍是毫無抵抗力的。
但是朱棣的軍隊沒有進攻,卻安營紮寨做起飯來。這把元軍給弄迷糊了。這是唱的哪門子戲?
正當 乃兒不花納悶時,他的帳篷迎來了一個客人——觀童。
觀童是誰?是當時的勸降專家啊!凡是觀童去過的地方,都投降了。
乃兒不花這下沒有選擇的餘地了,觀童來了,北元政府肯定是懷疑他投降了。這邊朱棣的軍隊又磨刀霍霍,抵抗,隻有死路一條,那怎麼辦?投降吧!
乃兒不花到了朱棣的營地,受到貴賓的待遇,把他感動的痛哭流涕。
就這樣,朱棣的第一次出征,不費一兵一卒,完美收官!
朱棣的表現可以說非常的完美,展現出他過人的軍事技能和才智。他用懷柔的手段收獲了民心,征服了敵人,用殘暴對付不服從的大臣。他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三十歲的朱棣,已經成長為老謀深算的強者,知道殘酷的生存規則。在謀略方麵,他深知超過了同時期的朱元璋。
朱棣的這次遠征得到朱元璋的大力獎賞,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的軍事才能大加讚賞,對他更加的信任。
朱棣此時雖然希望得到父皇的關注,但此時的他並未想過篡奪皇位。如果沒有什麼大的變故,他隻能作為一個藩王,幫助哥哥守衛朱家的這份產業。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死了!
朱棣的心開始蠢蠢欲動,希望朱元璋能垂憐於他。
但是,朱元璋把朱標的兒子,長孫朱允炆立為太子。
朱允炆這個年幼無知,毫無經驗的皇長孫,被立為大明帝國未來的掌舵人?
朱棣想想心裏就來氣,憑什麼啊?朱棣的心裏已經埋下了反叛的種子,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他不敢反叛,隻有服從。
1396年,朱元璋派朱棣進行第二次遠征蒙古。正在鬱悶的朱棣,沒有像第一次一樣進行懷柔,而是一口氣把北元軍隊趕到數百公裏以外。
朱棣勝利歸來,朱元璋這下對大明江山放心了,因為朱允炆有這麼強悍的一個叔叔幫著守衛邊疆,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