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已定,朱允炆決定動手削藩了。
第一個目標周王朱橚,出征的將軍是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李景隆派大軍直取周王府,抓了周王的一大家子,押送到京城,直接流放到雲南去了。
緊接著,同年十二月份,代王朱桂被趕到四川地區看管起來了;第二年5月,岷王朱楩被貶為老百姓。
前麵這幾個都進行的非常順利,因為大家還沒反應過來。但是朱允炆屢次動手,並且心狠手辣,他的這些叔叔們馬上明白朱允炆要幹什麼了。
他們要反,但是沒有合適的理由反,除了燕王朱棣,其他的王也沒有實力反。
朱允炆看著削藩進行的這麼順利,想著把這個活快點幹完,但是操之過急的削藩,必定會招來諸王的反對。
湘王朱柏,以死明誌,全家自焚而死。朱允炆接著抓了齊王朱榑和代王朱桂,並且將他們貶為普通老百姓。
削藩這件事情,朱允炆提前動手了,對他的叔叔們毫不留情。
他最強大的對手,燕王朱棣也開始默默的準備了。
朱棣心裏非常明白,如果不造反,必定會像他的兄弟們那樣,被朱允炆幹掉。但是造反又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
於是,他開始偷偷招募士兵並進行訓練,在地下室打造兵器。並且招募了大量算命的先生,到大街小巷搞些輿論宣傳,以為自己的造反鋪路。
朱允炆解決其他藩王的同時,派了一些自己人去北平,掌握了一些軍事大權,試圖削弱朱棣的力量。在山海關一帶,還駐紮了三萬左右的兵力,給人的感覺,隻要朱允炆點頭,隨時可以解決掉朱棣。
朱允炆作為大明帝國的新皇帝,登基後這些藩王們按照禮數應該入朝參拜。
1399年3月,燕王朱棣來了,但是他卻拒絕跪拜。
群臣建議借此機會除掉朱棣,但是朱允炆的婦人之仁,卻給了朱棣逃脫的機會。
朱允炆和朱棣之間的政治鬥爭,愈演愈烈,並且通過各種途徑打探對方的消息。
朱棣派出他的親信葛誠去京城打探消息。
朱允炆以皇帝之尊厚待他,這家夥竟然感動的五體投地,把朱棣給出賣了。
朱允炆又把葛誠派回去,安插在朱棣的身邊。
就這樣,朱棣的一舉一動,全在朱允炆的掌控之中。
而朱棣,收買了朱允炆身邊的宦官,不斷的給他們重金收買。這些宦官在朝中備受欺壓,毫無地位,皇帝從來不正眼看他們。現在朱棣對他們這麼好,當然要效忠燕王朱棣了。
所以,建文帝朱允炆要借太祖朱元璋的忌日除掉朱棣,這一消息早早的傳到朱棣的耳中。
3月份上朝參拜僥幸逃脫,五月份朱元璋的忌日,如果朱棣去了,肯定是回不來了。
朱棣早早的就向朱允炆請病假了,告訴皇帝他病了,並且越來越嚴重,病入膏肓了,所以五月份太祖的忌日,他就不能參加了。
這種事情不去?那不是有了叛逆之心麼?
朱棣想的非常周到,自己不是不去,是病了,去不了。為了表示自己對這事很上心,並且沒有反叛之心,朱棣派他的三個兒子去了京城替代自己祭拜。
這時候的朱允炆再清楚不過,都基本上明牌了,還裝什麼13,送來人質,當然不會放過。朱允炆做好了扣押朱棣三個兒子為人質的準備,但是他手下的這些文人,非得要搞出點名堂來,要用個三十六計什麼計,認為應該把這三個人給送回去,用來迷惑燕王。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削藩這事基本上都明牌了,民間的普通百姓都看到明明白白,朱允炆和他的這些謀士們,卻非得自己欺騙自己一把。
朱允炆最終決定放三個人回去,其他的大臣再怎麼勸都沒有用,最終是放虎歸山了。
再說朱棣這邊,把兒子派出去就後悔了,估計他們凶多吉少。但是沒想到,過了幾天,三個兒子完好無損的回到他身邊。
看到三個兒子回來,朱棣高興的都跳起來了,感覺這是上天在幫助他。
而作為皇帝的朱允炆,卻為自己埋下了更強大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