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遠征蒙古(1 / 1)

我們知道,大明帝國是在清覆元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從中原被趕到了北部邊疆,蒙古地區,他們心有不甘,經常騎著馬進行劫掠。大明帝國和蒙古部落之間,戰戰和和的糾纏了數百年。

蒙古統治者在中原大地的統治結束後,建立了北元。

這北元的統治者被藍玉一路追擊逃跑,後來經過多次王位傳遞,蒙古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兩個部分。

瓦剌部接受了大明帝國政府的冊封,和明政府結成了聯盟,他們麵對共同的敵人-韃靼。

明帝國政府通過給予瓦剌封號,並提供財力物力支持的方式,幫助瓦剌勢力的壯大,借助瓦剌部的力量對抗韃靼。

明帝國通過擊垮北元,扶植瓦剌對抗韃靼的方式,最終瓦解了蒙古帝國。

韃靼太師阿魯台做了可汗之後,和明政府公開決裂,殺害明使節,斷絕關係。

朱棣看到韃靼部這麼瘋狂的表現,決定對韃靼進行征討。

永樂七年,朱棣命令邱福帶領十萬大軍遠征韃靼。

結果是邱福帶領的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主要將領戰死。

這還了得?

消息傳回京師,朱棣暴跳如雷。

在靖難之戰結束七年之後,朱棣再次披上盔甲,走上戰場,這次作為皇帝的他要禦駕親征,目標:韃靼

1410年1月,朱棣組織了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北出發。

在出征的同時,他派使者給瓦剌部和兀良部送去了信件,意思就是我大明要征討韃靼部了,不打你們,你們請放心。但是同時也請你們不要多管閑事。

同為蒙古族的瓦剌部和兀良部收到信息後,做了一次隔岸觀火的看客,沒有參與這場戰爭。

朱棣率軍北進,經過飲馬河的時候,看到了大量未掩埋的屍骨,這是上次邱福率領的十萬大軍全軍覆滅的地方,朱棣命令士兵掩埋了這些屍骨。

韃靼部的兩位首領,聽說朱棣親自帶領五十萬大軍來征討,知道這次是來真的了,連抵抗都沒想過,就製定了逃跑計劃。

本雅失裏帶領一部分士兵向西逃竄,想跑到瓦剌部避難。

朱棣率領精銳騎兵緊緊追擊,很快追上這支部隊,並把他們痛扁了一頓。

本雅失裏的士兵們丟盔棄甲,被打得毫無反抗之力,最終隻有本雅失裏帶著七八個人逃掉了。一路逃到瓦剌部,但是瓦剌部已經收到大明帝國的警告,不敢在這時候引火上身,拿了本雅失裏的人頭,向大明邀功請賞去了。

朱棣命令士兵清理戰場,然後揮師出擊阿魯台。

阿魯台向東跑到兀良部,但是兀良部卻不敢收留他,因為他們也不想招惹大明帝國的五十萬大軍。

阿魯台帶著他的部隊在草原和大漠之間來回逃竄躲藏,大明的軍隊到處找他卻找不到。

時間一長,後勤補給有點吃力了,朱棣決定班師回朝。

倒黴的阿魯台竟然和班師回朝的大明五十萬大軍遭遇了,朱棣帶頭衝鋒,大明帝國軍隊瘋狂殺戮蒙古軍。

阿魯台基本上全軍覆滅,帶著幾百人一口氣跑出數百裏。

後麵明軍騎兵緊追不舍,最終阿魯台全軍消亡殆盡。

這是遠征蒙古,朱棣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韃靼勢力基本瓦解了,再無力對抗中央。

阿魯台向大明屈服,願意每年向大明皇帝進貢,以表示臣服。

從此之後,北部邊疆迎來了好長時間的安寧,周圍的這些鄰居們都不敢輕舉妄動了,因為一旦惹惱了大明,會被痛扁一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