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反攻倒算(1 / 1)

在這場政治博弈中,徐有貞賭贏了,成功進入了文官集團,成了兵部尚書。

這麼多年,自己被打壓,被嘲笑,這股怨氣,這筆賬都記在了於謙的身上。

他認為自己當年隻是提出了南遷一事,如果沒有於謙的那句“建議南遷之人殺掉”,自己也不會那麼淒慘,此仇不報非君子!

上任第一天,徐有貞下令逮捕了於謙和王文等人,把他們關進了監獄。

朱祁鈺時期的內閣,進行了第一次大清洗,當年羞辱過徐有貞的,怠慢過朱祁鎮的,或者和朱祁鈺站在一條船上的大臣們,要麼被充軍,發配邊疆,要麼被斬首。

而徐有貞的親信們,這次又得到了雞犬升天的機會。

於謙,是徐有貞必須要報複的第一個人,不把他置於死地都感覺自己這麼多年的苦白受了,但是於謙的威望太高,沒有合適的借口,很難除掉他。

徐有貞認為,要除掉於謙,必須得到朱祁鎮的支持,隻要皇帝支持,這件事情就好辦了。

徐有貞跑到朱祁鎮麵前哭訴:“當年是於謙極力推立朱祁鈺為皇帝,並且想置太上皇於死地,還不想重新立新君,如果不殺於謙,不足以平民憤等等......”

朱祁鎮聽完徐有貞的哭訴,非常清楚他這是要公報私仇,想借自己的手除掉於謙,便淡淡的說了一句:“於謙是有功的”。

這時候的徐有貞,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了,站起來大聲說道:“如果不殺於謙,太上皇這次複位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這句話讓朱祁鎮動了殺心:“如果於謙反對自己重新複位,擁立藩王的話,那自己又處於危險之中了,並且所謂的複位,說白了就是一場宮廷政變而已,不除於謙,自己危險”。

最終,於謙和王文被定了個罪名:“準備勾結藩王造反”!

負責審訊的主審官,查了好久,也沒有查到證據,就找到徐有貞請示,應該怎麼辦。

徐有貞說了一句話:“雖然沒有證據,但是他有這個想法,也可以殺掉”!

結果:於謙背負著這個“莫須有”的反叛罪名,正月二十三日,被在崇文門外斬首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地方,是當年京城危機的時候,於謙率領將士誓死保衛的地方,自己卻在這個地方,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斬了。

於謙被殺之後,官員們帶著士兵去抄家,卻發現於謙過得非常的清貧,除了生活必須品之外,沒有多餘的錢財。

負責抄家的官員被震撼了,一個一品大官,竟然如此的清貧,這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忠臣。

在徐有貞的陰謀敗露之後,朱祁鎮非常的懊惱,後悔自己被徐有貞“借刀殺人”,而且殺的是這個國家的大忠臣。

這個光明磊落的國家棟梁,結束了他不算輝煌的一生,留下了著名的詩句,一首《石灰吟》,和他自己的一生一樣,坦坦蕩蕩,無愧於天地國家。

八年後,太子朱見深一繼位,馬上下了一道詔書,為於謙平反,並授予諡號“忠肅”,為於謙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石灰吟》

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於謙一生的真實寫照。

朱祁鎮坐上皇位,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宮廷機構的大換血,皇位坐得穩固了。

但是他卻忽略了另一個問題,他忘記了那個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朱祁鈺。

大明帝國出現了一個奇觀,同時有兩個皇帝,直到登上皇位十幾天後,才發現這個問題,借著太後的名義廢黜了朱祁鈺。

那些因這次“政變”上位的徐有貞們,在除掉朝廷的“敵對”勢力後,似乎要消停一段時間了,沒想到,這些原來這些“一致對外”的“小人”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