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先生被貶雲南的荒蠻之地,交通不便,語言不通,這位仁兄倒也沒有自甘墮落,
而是正好靜下心來做學問,就這樣悠哉悠哉的度過了他的餘生。
楊慎先生實現了對人生的大徹大悟!
在那荒蠻之地,不大悟也沒有辦法,除了學習,好像也沒什麼事情可以幹了。
而嘉靖皇帝朱厚熜,是這次鬥爭的勝利者,
不但為父母爭得了名分,還讓他認識到在皇宮的鬥爭中,
隻有擁有了足夠的實力,自己才能有話語權,隻有權謀和力量才能征服所有人。
剛當皇帝的時候,他還是個孩子,
曾經天真的認為,自己是皇帝,所有人都會給他麵子。
但是現實是:“所有人都在駁他的麵子!”
沒實力的皇帝,充其量算是個傀儡而已。
通過這次鬥爭,朱厚熜長大了,他清醒的認識道:“要充分利用好自己身邊的人,但是絕對不能允許任何人獨攬大權,任何人都不能威脅到他的皇帝的獨尊!”
“對!自己需要的是能完全聽自己擺弄的木偶!”朱厚熜突然醒悟:“自己不需要威脅到自己的權力的大臣,也不需要幹涉自己生活的秘書,自己隻需要一個服務者!”
朱厚熜物色了好久,終於找到了合適的人選——張璁。
這個張璁,前半生可謂過得非常的忐忑,因為他得罪了當時最厲害的人——楊廷和。
好不容易楊廷和退休了,又來了個楊慎。
這父子倆對張璁可以說是非常的討厭,處處為難,甚至要找機會要他的命。
現在楊廷和退休了,楊慎也被貶雲南了,內閣缺人了,需要補充。
在鬥倒楊廷和和楊慎的鬥爭中,這個張璁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他想進入內閣,但是他卻不夠資格。
因為在明朝的法律中規定,進入內閣的最低學曆要求是要進過翰林院,
具備了資格之後,朝中大臣會推薦,內閣列出名單,最後由皇帝拍板。
張璁知道自己沒有滿足最低學曆要求,但這次跳龍門的唯一機會他不想錯過。
走尋常路肯定是行不通了,因為大臣們絕對不會推薦這麼個學曆不達標的人。
“那怎麼辦?隻有求著皇帝破格提拔了!”
於是張璁就厚著臉皮去找皇帝請求皇帝下個“中旨”來直接任命自己為內閣成員。
但是這個張璁人品太差,大臣們都不稀罕他,
並且對這種皇帝直接任命的內閣成員,大家都是鄙視的,
因為這樣的人沒有群眾基礎!
聽到張璁厚臉皮求皇帝下“中旨”的消息,
內閣大臣們馬上放出話:“如果皇帝使用中旨全破格提拔張璁,就使用封駁全駁回!”
這下張璁可犯難了,
直接推舉是不可能的,求皇帝使用“中旨”破格提拔好像也行不通。
但是這可難不倒張璁,
他找到內閣中的楊一清,
這個楊一清是算是張璁的一個忠實的“粉絲”,
所以當張璁找到他幫忙的時候,楊一清滿口答應下來。
嘉靖皇帝下了一道“中旨”,要破格提拔張璁。
果然不出所料,“中旨”一下,馬上引來排山倒海般的辱罵聲。
但是大家再有意見也白搭,發發牢騷而已,改變不了最終的結果。
因為嘉靖皇帝正好需要這麼個人做他的“提線木偶人”,
而張璁鄭好又符合他的要求,所以在楊一清的幫助下,皇帝最後拍板,張璁順利進入內閣,成了一名大學士。
估計楊一清先生做過的最後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幫助張璁進入了內閣。
這個張璁後來的所做所為,讓這個楊一清老先生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一是,無論什麼事情,隻要得到老大的支持,基本上就算是成功了。
二是,不要去幫助那些品行不正的人,也不要愛心泛濫去幫助那些不該幫助的人。
因為你所推薦提拔的這些人,你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
這個張璁就是,通過投機取巧,飛黃騰達之後,心理越來越變態。
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自私、多疑、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