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個原理推論的話,許多場所的避震都應采取上麵類似的做法,比如強烈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正在停車場,千萬不要留在車內,以免垮下來的天花板壓扁汽車,造成傷害;應該以臥姿躲在車旁,掉落的天花板壓在車上,不致直接撞擊人身,可能形成一塊“生存空間”,增加存活機會。
地震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在地震發生時,我們的傷亡率能夠越小越好。在災難麵前,人類顯得異常的脆弱,但在災難麵前我們也依舊可以變得更堅強。我們不能阻止災難的發生,但隻要增加科學的避震知識,盡量避免更多的防震誤區,就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護自己、保護親人,盡量讓傷痛遠離我們。
地震時的避險技巧
抗災救險時,最佳的防範手段是未雨綢繆。雖然地震隻發生在少數地區,但對每一位青少年來說,學會正確的防震應急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1.正確的避震姿勢
地震發生時采取正確的避震姿勢非常重要,可以減少傷亡。正確的避震姿勢是蹲位,護頭。自救還要掌握一定的要領,自救的要領是迅速趴在地上,讓身體的重心降到最低。讓臉部朝下,並保持鼻、口順暢地呼吸。坐下或蹲下,使身體盡量彎曲。抓住身旁牢固的物體,避免地震來臨時將身體滑到危險的地方。絕對不要站立不動,更不要仰躺在地。用坐墊、枕頭、毛衣、外套等遮住自己的頭部、麵部、頸部,掩住口鼻和耳朵,防止泥沙和灰塵灌入。
2.保護好身體重要部位
在地震中保護好身體的重要部位,會增加生存概率。怎樣才能保護好身體重要部位,使其安然無恙呢?可采用如下方法:低頭,用手護住後頸部和頭部。
將身邊的物品,如被褥、枕頭等頂在頭上,保護頭頸部。閉眼,低頭,防止塌落的物件傷害眼睛。千萬記住不能隻顧避震而疏忽了身體重要部位的保護。
3.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
捂住口鼻是地震發生時一個非常重要的防塵措施,可用毛巾、衣服等裹住頭部。若沒有保護口鼻,會吸入大量灰塵和有害的氣體,使自己感到嗆悶。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有條件的可用手帕、濕毛巾等捂住口鼻,以免吸入煙塵,嗆傷自己。如果有灰塵不斷墜落下來,可用衣服等包裹住頭部,防止灰塵侵害五官。千萬不要奮力呼喊,因為呼喊會吸入大量煙塵,最終導致窒息死亡。
更不要盲目亂拆、亂翻,使煙塵更重。
家庭防震
檢查住房的環境和條件
檢查居住的環境有沒有不利於抗震的地方,很多時候,住房本來不會被震倒,但是卻被周圍其他建築物砸壞。如果存在這種危險時,就要注意加固住房,必要的時候要搬遷或者撤離。
檢查房屋的結構是否需要加固。房屋是否年久失修。建造質量好不好。抗震性能不達標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離。
除了住房周邊的環境外,地震中影響人們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就是住房本身了。要了解住房的抗震性能如何,我們可以從場地與地基、房屋結構、房屋的新舊和破壞程度、房屋的附屬設施情況來進行判定。
堅實均勻、開闊平坦的基岩有利於抗震。鬆軟、淤泥、人工填土、古河道、舊池塘等地基易變形,高聳的山包、陡峭的山坡、半挖半填的地基等不利於抗震。造型簡單、規則、對稱、整體性強、重心低的房屋結構,有利於抗震;與之相反的房屋,地震時容易損壞或倒塌。住房質量與房屋的新舊和損壞程度密切相關,房屋的承重牆體是整個房屋的骨架,承重牆是否堅實,有無裂縫、酥鬆、傾斜,木柱有無腐蝕、蟲蛀等也都對防震性能有很大影響。房屋屋頂的煙囪、高門臉、女兒牆、陽台、雨篷、高背瓦等是最容易受到破壞的部位,這些附屬設施會影響房屋的抗震性能,如果用處不大可以拆除,必要時可采取加固或降低高度的方式來減小這些設施對房屋抗震性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