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綠水青山(1 / 2)

學校裏資源有限,師資不足,張小玲便同時兼任語文老師、音樂老師和體育老師,帶著孩子們學課文、吹葫蘆絲,跳山羊。對於許多體育項目,她無師自通,在校運動會中和學生們一起上場打排球、跳高,比十來歲的孩子還活潑。

每到這類集體活動,她清亮的聲音就會響遍整個校園:“各班注意啦,學校運動會——正式開始!”

操場上,學生們聽她指揮,排成整齊的方陣,入場接受主席台的檢閱。所有的串詞,都是她自己寫成的。她最愛集體活動,運動會的評比,也是她組織著操辦的。

學校重視孩子們的全麵發展,雖然硬件條件有限,也還是開了音體美的課程。

音樂課的樂器和體育器材儲存在一處,年紀小的學生們總愛躲在裏麵捉迷藏。儲物室裏有口風琴,和各種容易出動靜的鑼和鼓,還有跳山羊用的大海綿墊子。不一會兒,孩子們玩耍中碰到東西,發出聲音,就會被老師發現了。

張小玲在這青山綠水之間,更增添了純樸的氣質。物質的貧瘠,沒有磨去精神的光輝。

學校裏,每四年舉辦一次大美育節,他倆去學校報到工作那年,正好趕上了。小小的禮堂,並不足夠容納所有人,人們幹脆把場地設在露天。

白天,學生們扮作小動物,表演童話劇,到了完善,空地上點起篝火,老師和學生們一齊跳起舞。

“老師,為什麼隻要是過節,就要我們表演節目啊?六一表演了,現在還要表演?兒童節,為什麼不是大人給我們表演節目?”

金廣森被這問題問住了,哭笑不得。事實上,太多事情都是這樣了吧?教師被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是,每個人的靈魂變成什麼樣,還是要看個人的努力。

每天,太陽落山很早,山村裏是不會有路燈的,隻有每家每戶的點點燈光。東北是大豆的產地,豆油不僅能吃,還能用於照明。屋子裏最初用豆油,放上撚子,點燃了放在高處。至於蠟燭,由於產量少,更是要省著用,平時總是存在衣櫃裏。

再後來,人們點的是煤油燈,燈的上方難免有些煙,久而久之,會在屋頂留下黑色的印記。

在燈影恍惚間,兩個年輕人總會一起編些故事。

當時,東北民間流行黃大仙的故事,還有林海雪原、一雙繡花鞋等捉特務的故事也膾炙人口。

他們一起將想象付諸文稿,寄給了《伊春文藝》等雜誌。

他們並不認識雜誌社的編輯,寄信時難免有些忐忑。林間的小火車,時速隻有40公裏,慢慢悠悠地,載著他們的心願和林區的一抹綠意,到達目的地。

兩人堅持投稿,先收到的是退稿信,後來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有被選中的作品。自己寫著玩,和看到作品用鉛字印在紙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果生在信息時代,他們會不會成為頗具影響力的網文作家呢?

從稿紙到雜誌,這個過程中付出的有真誠、敏感,還有生活中提煉的珍貴經驗。兩人的學生,也為自己老師的成就感到自豪,爭相傳閱那些印著文章的雜誌,最後竟然缺了頁。對此,兩人也隻好無奈地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