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儉勤勞 寧亂靖寇(1 / 2)

--陳文帝陳蒨

陳霸先死時,“內無嫡嗣、外有強敵,宿將皆將兵在外,朝無重臣”。章皇後雖是婦人,也非常明敏,急召侄兒臨川王陳蒨入都,秘不發喪。但老皇帝屍身逐漸發臭,中書侍郎蔡景曆又怕在宮內做棺材“斤斧之聲聞於外”,泄漏消息,便與宮人用蜂蠟做棺材,先把陳霸先屍身密封起來,免得臭味招蒼蠅。

侯安都還軍時正好與陳蒨相遇,便一起馳還建康。眾臣皆推陳蒨為帝,這位臨川王“謙讓不敢當”。章皇後覺得自己親生兒子陳昌在長安未歸,開始時不肯下令讓侄子繼位,朝廷上下惶惶不決。最後,還是侯安都在朝會中表態:“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來不及等陳昌來繼位)!臨川王有大功於天下,應共立之!今日之事,後應者斬!”於是,侯大將軍按劍上殿,入後宮見章皇後,索取璽書,“又手解(陳)蒨發,推就喪次”,讓他以皇儲身份發哀舉喪。於是,陳蒨就成為陳朝的第二任皇帝。

聽聞陳武帝已死,一直秣兵厲馬的王琳便於公元560年3月進軍柵口,陳將侯瑱在蕪湖屯軍,雙方相持。西南風起,處於順風的王琳“自謂得天助,引兵直驅建康”。但侯瑱等人從蕪湖連連出兵,跟隨王琳軍後,“西南風翻為(侯)瑱用”。王琳派軍士擲火攻陳朝水軍,“皆反燒其船”,侯瑱也使火攻,大敗王琳,接應王琳的北齊軍在西岸“自相蹂踐,並陷於蘆荻泥沼中”,死傷無數。最後,王琳乘小船突陣逃跑,隻與左右親隨及妻妾數十人掙得性命,跑到北齊地麵尋求庇護。畫虎不成反類犬,假使周瑜地下有靈,非得大大譏罵王琳一番。

打敗王琳與北齊聯軍,不久又破反叛的熊曇朗、周迪等人,陳文帝的帝座算是坐穩了。

陳霸先當皇帝時,屢向西魏乞要兒子陳昌,魏人扣住不放;陳霸先一死,陳蒨繼位,西魏居心不良,反而馬上放陳昌歸建康。由於王琳起兵阻道,陳昌一直被擋在安陸。王琳敗後,道路通暢,陳昌便啟程返建康,行於半路,陳文帝封其為衡陽郡王。由於自恃是陳霸先嫡子,陳昌對於自己沒有及時當上皇帝很生氣,給堂兄陳蒨寫信,“辭甚不遜”。

陳文帝很不高興,對侯安都說:“太子快回來了,我得找個地方當藩王去養老。”侯安都是明白人,陳文帝又是自己當時力推,馬上回答:“自古豈有被代天子!”自告奮勇,侯安都帶兵去“迎接”陳昌。

過江時,侯安都揮卻陳昌左右,自己與這位“真太子”兩人登於船樓頂處“賞景”,沒說幾句,侯大將軍就掏出繩子把陳昌雙手捆縛,以布塞口,頭朝下扔入江中淹死。然後,侯大將軍帶自己人換船,鑿漏了陳昌座船,遍殺陳昌從人以滅口。諸事辦完,侯安都上表,宣稱陳昌渡江時遭遇“事故”,船壞被淹死。

陳昌之死,看似可憐,從曆史角度看,此人也是活該。北周宇文氏奸狡,總愛挑撥別人骨肉相殘從中取利。蕭紀與蕭繹相爭,宇文氏得巴蜀;蕭察與蕭繹相鬥,宇文氏得江陵。陳昌身經數事,按理應該從大義出發,拒不返江南也好,或低調返江南做一藩王也好。他如此氣勢洶洶回去與堂兄爭位,假如被一些人擁戴,陳朝內亂必起,宇文氏又可趁機得利,滅亡建康漢文明最後一脈。由此觀之,正是陳昌的“愚而不仁”,也怪不得陳文帝的“躁而不義”。

陳昌喪柩至建康,陳文帝假裝悲痛,“親出臨哭”,把堂弟風光大葬。葬禮畢,立封侯安都為清遠公。

殺掉堂弟,但親弟陳頊還在長安,陳文帝便以割地為條件,以土換人,西魏終於把陳頊“歸還”給陳文帝。這位文帝親弟一回來,便授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以安成王的尊位統攝文武大政。天道好還,陳文帝死後,正是這位皇帝親弟陳頊廢掉了陳文帝的兒子,自己坐上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