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北齊後主高緯君臣聽聞壽陽失陷,根本不以為憂,反而說:“本來就是他們的地方,隨他們取回好了。”假若陳宣帝君臣上下齊心,一舉而進,很可能就消滅北齊。但南朝孱主,隻想劃淮而治,在當地磨磨蹭蹭,號為休整,實為觀望,坐失大好良機。北周方麵,趁著北齊、陳朝互相牽製之餘,周武帝一舉擊滅了北齊,統一了北方。
中原統一,陳宣帝卻忽然來了精神,想與北周爭奪徐、兗之地,並於太建九年(577)下令大舉北伐。轉年春天,陳朝大將吳明徹集數萬大軍,猛攻彭城。由於指揮失誤,天時地利人和哪個也不搭邊,退路又被周軍堵截,陳軍在清口之戰中大敗,吳明徹及三四萬陳軍皆被生俘,損失人馬、器械無數,陳軍隻有數千人逃回。
此後,北周再也不提與陳朝“中分天下”的事情,開始把矛鋒指向陳朝,屢屢克捷,江北、淮南大片土地,盡為北周所有。如果周武帝宇文邕不死,估計一兩年內陳朝就玩完了。但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他的兒子周宣帝又是曆史上著名的荒淫暴君,在位期間沒有再刻意南伐,兩年後又病死,北周小皇帝才八歲,大權由姥爺楊堅把持。不久,楊堅篡位,建立隋朝,費盡心力在國內鎮壓宇文氏勢力,無暇南顧,這才最終使陳朝苟延殘喘了近十年的光景。
陳宣帝雖一時趁北齊之危“開拓”了不少疆土,其實也是近視的小人之行。北齊國政紊亂,移重兵而抗宇文氏北周,並非是軍力衰疲而不能與陳朝相抗。曆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北齊甫亡,吳明徹就大敗於昔日誓言旦旦要與陳朝“中分天下”的北周;而延至北宋,諸將又聯金滅遼;南宋時諸臣又聯蒙古滅金。二國剛亡,南北宋也旋踵而滅,愚蠢之舉,與陳宣帝同出一轍。
陳宣帝在位十三年,於太建十四年二月去世,時年五十三。這位陳宣帝“美容儀,身長八尺三寸,手垂過膝。有勇力,善騎射”,也是個文武全才。梁元帝在江陵稱帝,征各大將子侄“入侍”,其實就是做人質,陳頊因此和堂弟陳昌兩人到了江陵。當時陳頊與好友李總一起飲酒,大醉而睡,李總上廁所後返回,“乃見高宗(陳頊)身是大龍”,驚駭而走。中國曆史上盡記載這些荒誕離奇的事情,一直到民國,還有侍女見袁世凱是“大龍”,老爺子稱帝失敗後,婢女改口說見到的是大蛤蟆。陳頊這條“大龍”也很坎坷,江陵不久城陷,他與眾多梁朝宗室、屬官一起被掠押至西魏的長安。倘使陳頊後來沒有登上九五龍椅,估計那位李總也不會編出那段故事來唬人,興許會向後人講古,說自己醉眼朦朧看見一隻大王八(那當然,這是在陳頊被劉師知等人外派“鎮壓”後的假設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