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王朝的氣數3(1 / 1)

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則同為另一種模式,即都是前麵一個漢族王朝,後麵一個少數民族王朝。趙宋(319年)的後麵是孛兒隻斤氏的元(97年),朱明(276年)的後麵是愛新覺羅氏的清(267年)。漢、唐、宋、明,這四大帝國,前兩個主要亡於內亂,後兩個主要亡於外侵。當然,漢唐末年,外族也趁火打劫;宋明末年,內亂也烽煙四起。結果,北方的兩個少數民族武裝乘虛而入,顛覆了漢族政權。

帝國的曆史,大抵如此。

這是一個帝國製度不斷成熟、完善的過程。它表現為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秦創郡縣製,漢因之;隋創科舉製,唐因之;宋創文官製(文臣將兵製),明因之;明創閣臣製,清因之。然而越是集權,就越是糟糕。帝國曆史的後半段,完全不能和前半段相比。宋是喪權辱國,元是天怒人怨,明是萎靡不振,清是死氣沉沉。所謂“康雍乾盛世”,不過帝國製度徹底毀滅前的回光返照,論氣度,論胸襟,論精神,均不能與“漢唐氣象”相提並論。因此這又是一個由強到弱、由盛到衰的過程。以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為標誌,是“積強”。強到不能再強,崩潰。以澶淵之盟和辛醜條約為標誌,是“積弱”。弱到不能再弱,瓦解。前麵四個王朝(秦、漢、隋、唐),是自己把自己打死;後麵四個王朝(宋、元、明、清),是自己把自己悶死。總之,帝國製度越是完善,越是成熟,越是精細齊備,就越是走向死亡。實際上帝國早就該死了。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它就事實上不再有創造力和生命力。後來那些“發明創造”,都不過雕蟲小技。之所以還出現了一個“大唐盛世”,隻因為漢唐之間有一個369年的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是帝國史上一次極大的反常。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意識形態,都發生巨大變化。首先是東漢帝國的大廈在宮廷政變和軍閥混戰中轟然倒塌,然後是一係列的王朝更替和外族入侵,刀光劍影天翻地覆,城頭變幻大王旗。在北方,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梟雄相繼問鼎肘嗌?,不斷建立起五花八門曆時極短、帶有部落製和奴隸製色彩的新政權。肘嗌?地區漢胡雜處,比例倒掛。少數民族逐漸漢化,漢民族同時也在不斷“胡化”。在南方,莊園塢堡林立,豪雄擁兵自強,失去土地和中央政權保護的自耕農,紛紛投靠豪門,成為國家編戶齊民以外的“部曲”和“蔭戶”,地主經濟退化為領主經濟。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動蕩不安。朝代迭次更替,政局極不穩定,唯一的統一王朝西晉,竟然重新實行“封建製”。晉武帝司馬炎在公元277年大封宗室子弟為王公、郡公、郡侯、縣王,而且有職有權,可以管理境內的民政、財政和軍政,封國多達二十一個。前有三國鼎立,後有六朝更迭,整個魏晉南北朝,變成了春秋戰國的漢胡雜糅版。

試試在百度搜索“鳳瑤小說網”,就能找到我們!

作者:易中天

||

小提示:按回車[Enter]鍵返回書目,按←鍵返回上一章,按→鍵進入下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