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後記:中國曆史的男尊女卑(2 / 2)

與之相對應,男女情感在公開場合消失了。公開討論男歡女愛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男女戀愛隻能暗中進行。男女授受不親,中醫給女子診脈都隻能懸著線進行,青年男女示愛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被視為天經地義的“親上加親”等陋習,衍生了多少人間悲劇。社會風俗的演變,緣起於政治領域的權衡取舍。社會風俗強化後,又反作用於政治領域。我們會發現,唐朝以後政治人物的“緋聞”隨之驟然降低。先秦和漢朝時期的許多男女故事、感情糾紛,到唐宋以後幾乎成了神話。

好在,我們還可以從正史、野史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搜索出若幹中國政治人物的情感糾葛來,給帝國政治抹上一道鮮豔的玫瑰色。於是,就有了這本《帝國瑰色》。

本書的許多內容是人們耳熟能詳、眾說紛紜的曆史談資。我隻是做進一步的深入搜集、資料遴選和演繹講述。在寫作過程中,我參考了部分文獻資料的相關內容。圖書有馬東玉著的《慈禧與恭親王:正說清朝非常人物》(團結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葉赫那拉·根正和郝曉輝著的《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後:慈禧曾孫口述實錄》(中國書店2007年7月出版)、葉赫那拉·根正和郝曉輝著的《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後隆裕》(中國書店2008年1月出版)、徐廣源著的《正說清朝十二後妃》(中華書局2005年8月出版)、林金樹和高壽仙著的《天啟皇帝大傳》(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吳蔚著的《帝國的神話》(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黎東方著的《細說清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閻崇年著的《清宮疑案正解》(中華書局2007年3月出版)等。主要的參考文章有:陳錫生的《江南往事——說不盡的西施》(載於《太湖》2009年第4期)、顧希佳的《西施的傳說、史實及其他》(載於《民間文化》1998年第1期)、林華東的《西施辯》(載於《東南文化》1989年第3期)、孫旭的《西施和潘金蓮情欲撕裂的同一命運——兼論男權的操縱模式及運作機製》(載於《鬆遼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曾甘霖的《西施下落考》(載於《船山學刊》2009年第1期)、許暉的《趙飛燕姐妹與漢嗣中絕》(載於《文明》2009年第1期)、孟祥才的《撲朔迷離的趙飛燕姊妹謀殺皇子案》(載於《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6期)、葉辛的《陳圓圓其人》(載於《我生命的兩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崔誌海的《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之死與美國政府的反應——兼論光緒死因》(載於《清史研究》2009年第3期)等。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選述的故事並沒有囊括曆史上所有的政治情感事件。一些重大事件,比如鳳儀亭上的呂布與貂蟬、出塞的王昭君等都沒有收錄進來。原本《長恨歌》一章就沒有收錄,而是根據出版社的要求補寫的。

最後要感謝所有為本書的誕生提供幫助和付出勞動的人們。首先要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的黃寶忠老師、陳麗霞編輯和謝煥編輯。他們的肯定和鼓勵讓我信心百倍,他們的寬容是本書完成的重要保證。

我要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為本書的編印發付出心血與汗水的同行們。

我還要感謝肯定本書並熱心推薦的蔡元元、雲岩濤、張玉霞等老師。

謝謝大家!

我要特別感謝唐琳娜。我長期寫作,唐琳娜給予了巨大的支持,並是我許多作品的第一讀者。本書不僅是我的創作,也是她的作品。

張程

2009年12月於朝陽水南莊

2010年10月修改於朝陽水南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