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跋:思考的病痛 (2)(2 / 3)

1239年西征軍征服阿速。綽兒馬罕占阿美尼亞。

1240年西征軍占乞瓦(基輔),進兵孛烈兒(波蘭)。

1241年西征軍敗馬劄兒(匈牙利)軍,進至維也納附近。窩闊台汗皇後乃馬真氏稱製。綽兒馬罕離世,拜住繼統其軍。

1942年金帳汗國正式成立。西征軍東還。拜住攻占魯迷(察合台死)。

1244年西征蒙古軍東還本土。

1245年蒙古軍占領底格裏斯河上遊。大馬士革王向蒙古納貢。

1246年貴由汗即位。穀魯吉亞女王之子大衛兄弟入和林朝覲,貴由命兄弟二人分治其國。

1249年三月,貴由汗駕崩,皇後海迷失稱製。

1251年蒙哥汗即位。

1252年蒙哥汗處置政敵,殺海迷失、鎮海等。

1253年旭烈兀西征。忽必烈軍分三路攻雲南,進入大理國。

1254年兀良合台攻大理,俘烏蠻王。

1256年忽必烈建開平城。旭烈兀滅木刺夷國。

1257年兀良合台平雲南,置郡縣。兀良合台攻安南(即交趾)。

1258年旭烈兀破報達(巴格達),阿拔斯王朝亡。蒙哥汗親征南宋。

1259年蒙哥汗圍攻合州釣魚城,中炮石,死於軍中。忽必烈接受劃長江為界和議,南宋獻貢保安。

1260年忽必烈稱汗於開平。其弟阿裏不哥在哈刺和林起兵,與忽必烈爭汗位。忽必烈建元中統。以吐蕃八思巴為國師。立撫司。

1261年立翰林國史院。封皇子真金為燕王,領中書省事。

1263年改開平府為上都。

1264年阿裏不哥被迫受製於忽必烈。忽必烈立諸行中書省。立翰林國史院。改燕京為大都。

1265年並六部為四部:吏禮部、戶部、兵刑部、工部。定:以蒙各部達魯花赤,漢人充總管,色目人充同知。

1266年忽必烈遣裏德出使日本。

1267年擴建中都城,定蒙古軍製。

1268年海都、八刺二王反。罷諸路女真、契丹、漢人為達魯花赤。

1269年詔以八思巴新製蒙古字頒行天下。立國子學和諸路蒙古字。

1270年設諸路蒙古字學教授。遣趙良弼出使日本。

1271年選隨朝百官近待蒙古、漢人子孫及俊秀者入國子學。大蒙改為大元。

1272年改中都為大都。

1273年正月,以國字書宣令。以翰林院纂修國史,敕采錄累朝事編集。

1274年宮闕告成,忽必烈始禦正殿,受皇太子、諸王、百官朝賀征日本。

1275年分置翰林院,專掌蒙古文字。伯顏分軍為三,趨臨安。宋使請和,不納。

1276年元軍至臨安,宋帝上表降元。

1277年雲南行省派兵征緬國,招降200餘寨。

1278年遣使至杭州等處,取在官書籍版刻至京師。命虎符舊用畏兀字,易以國字(八思巴字)。

1279年陸秀夫背宋末帝投海自盡。南宋亡。

1280年二征緬國。

1281年遣軍十萬二征日本。遭颶風,船毀,軍士多死。

1283年宗王相吾答兒統軍攻緬甸,緬王請和。

1284年遣鎮南王托歡攻占城國,其主遣使獻象,表示款服。

1287年宗王乃顏反。

1288年宗王火魯火孫、哈丹圖魯反。遣皇孫鐵穆耳擊敗之。

1291年頒發《至元新格》。

1292年爪哇歸附大元。

1294年忽必烈汗逝世,其孫鐵穆耳即位於上都。

1301年海山敗海都、篤哇軍。海都傷重而死。

1304年命諸王、駙馬所分之郡邑達魯花赤惟用蒙古人,漢人、女契丹人罷之。

1308年武宗海山帝命翰林國史院纂修《順宗實錄》、《成宗實錄》。

1309年將成吉思汗以來執行的九千餘條政令,刪除繁冗,使歸於定製。

1311年武宗海山離世,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命翰林國史院修錄累朝皇後和功臣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