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灣的建築工地上,一千六百台大大小小的建築機器人正在井然有序地工作著,僅僅一天的時間,土方就已經基本開挖完畢,而良好的靜音設計,又讓它們工作時的噪音降到了最低值。
同時,這一壯觀景象,也在通過多個渠道向著全球直播,除了九州集團安排的十幾架無人機外,國內外的各大媒體,甚至是官媒也都派出了常駐記者,持續跟進報道。
此時,事件剛剛發酵,現場還有不少記者在對著鏡頭講解著現場的情況。
“大家請看,我身後就是九州集團新總部的施工現場,在人工智能的統一調度下,現場井然有序,在超過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裏,沒有發生一起故障或事故,這不但保障了現場的施工始終處於飽和狀態,也不禁讓我們對這些智能機器人的性能感到驚訝。。。”
“各位觀眾,根據九州集團最新公布的總部大樓建設計劃,這些機器人最終將要建成一座高達2144米的摩天大樓,如果這時真的,那它將會取代底拜塔,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而這一偉大工程,將會大量使用智能機器人參與施工,這是。。。”
“觀眾朋友們,我有了新的發現,那邊那堆集裝箱一樣的東西,據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解釋是機器人的充電設備,但根據我的觀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台機器人充過電,要知道它們已經不眠不休地工作了二十四個小時,這難道又是九州集團的科技成果嗎?接下來。。。”
在這諸多的報道中,某位記者倒是發現了一個盲點。
雖說是智能機器人,但驅動起來也是需要消耗能源的,現在地球最適合的能源就是電力,靈曄在設計時就在機器人的身上,安裝了兩塊可拆卸更換的新型電池,續航能力極強。
可輪流為機器人提供能源,現場設有充電裝置,每當一塊電池的能源耗盡,機器人將其放入充電即可,同時更換新的電池。
早在薇薇安那邊施工的時候,機器人就是先建設太陽能發電裝置,通過這種方式保持長久運作的,不過在地球這邊,電力多的是,也就可以省略前一步了。
至於前哨站的能源,那屬於洛爾那邊自帶的高科技,因為其主要用於星際探索和開荒,所以既可以準備宇宙晶作為儲備能源,又可以通過太陽能發電。
隻不過後者的科技含量,遠超地球水平,對太陽能的利用率比地球上高了不知多少。
而隨著這些鋪天蓋地的報道,網絡上的吃瓜群眾們也是看得津津有味,瘋狂地為九州集團打call,而其中最火爆的,就是九州集團自己的直播間。
“華夏牛逼!九州集團牛逼!”
“沒想到我還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麼科幻的一幕。”
“這就是高科技和重工業的魅力所在啊,不能親自到現場看一看簡直是損失,我這就去買最近的高鐵票,我要去粵b市親眼看看!”
“樓上的,我可以給你個建議,我就在粵b市跑滴滴,那附近已經封閉了,除了工作人員和負責拍攝的記者,幾乎沒人可以進去,真想看你可以到旁邊的濱海文化公園坐摩天輪,那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最好的觀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