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抽了一口雪茄,禁不住嗆了一下,忍住,沒笑出聲來)
你們這代人可能理解不了。當年父母們為了積攢肥料——當然也有買化肥那不是得花錢嘛,想盡一切辦法,村裏有的老人每天黎明就背著糞筐,拿著糞耙子,圍著村莊拾人和豬狗羊這些動物身體裏排出的東西。讓孩子回家拉屎,肥糞不留外人坑,也是一個辦法。一個五口之家,365天平均每人每天一公斤,一年下來就能積攢兩噸農家肥,還不算尿桶裏的呢。
還有,你發現沒有,其實這是一個循環重複的事兒。用現在的話說,是生態循環經濟。小孩子回家拉,大人們把積攢的屎尿肥運到菜地,或果園,農家肥有利於蔬菜瓜果生長;待春華秋實,采摘收獲,瓜果直接吃,蔬菜烹飪下飯,再次進入小孩子之口,伴隨著孩子長大…………這不是一個標準的生態循環經濟嗎?
(晚宴喝的紅酒在胃裏繼續發酵,配上雪茄的“泥土味”,王二肚子裏有好幾種東西湧動……)
這個大邏輯放在很多產業行業中同樣有效。比如凡是跟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巨型公司,都處在一個龐大且完整的產業生態鏈中,無論是電商巨頭,汽車公司,還是沃爾瑪蘋果,特斯拉等等,哪一個不在一個龐大完整漫長的生態產業鏈中循環和重複呢?
我一直在思考,你看咱們人、社會、曆史也是一個大的循環係統,周而複始,不停不止。絕大部分人的曆史不就是重複和循環嘛,除了200多年工業科技革命,也是進入另一個循環罷了。曆史就是不停地重複。
今天我寒夜裏看雪飄過……隨著一曲《海闊天空》手機鬧鈴歌聲越來越激昂,王二終於從這一場不平凡的夢中醒來。離開虛幻與現實交織的夢境,王二既興奮又懊惱,既震驚又可笑,還摻雜著一些僥幸和希冀。如果不是被該死的鬧鍾叫醒,或許王二的夢境還會繼續一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看到了自己登上財富全球富豪的名單,坐擁富可敵國的商業帝國,帶著家眷坐上私人飛機全球旅行,被請進總統早餐會,去非洲捐出10美元拯救窮人……
按照柏拉圖“兩個世界”的說法,即物質世界和理念世界。一個人生活在看得見的現實物質中,吃穿住用行,和創業都在這裏,但這不是“真實”的,另一個理念世界才是“真實存在”的,物質世界不過是理念世界的投射(用我們古人說的“白馬非馬”,似乎更容易理解。)……直到笛卡爾的那句“我思故我在”,先驗主義綿延盛行兩千多年。同時期的培根及後來霍布斯、洛克和休謨們,曆經幾百年才用經驗主義暫時“打敗”了柏拉圖們的先驗主義……所謂經驗主義,人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成長中塗塗畫畫才能有所作為。
對於創業這件事,在創業教父看來,是經驗主義至上,不然那些創業導師和教人實現財富自由的行當無法存在。不過,就不到10%的成功創業率來說,一個人的天賦異稟說明先驗主義也必不可少。
王二是不是天生創業天才我們不得而知,肯學習願努力是周圍親友眾所周知的。他的創業故事不隻是在夢中,他的夢想也在現實中,現實中的故事或許比夢中奇遇投資大佬的故事還精彩呢。比如接下來的故事開篇,我打算從臨摹《百年孤獨》那個經典開頭寫起。
(順便說下,馬爾克斯當年是反複讀了胡安·魯爾福的《佩德羅·巴拉莫》,獲啟發開悟後,才一舉拿下諾貝爾獎的。魯爾福的原句是:雷德裏亞神父很多年後將會回憶起那個夜晚的情景……毫無疑問,馬爾克斯超越了“老師”):
多年以後,麵對兒子大學畢業後首個職業選擇難題,老年王二將會回想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中的那個深夜,窗外滿天星辰,自己躺在沙發上輾轉反側。他的第三家創業公司明天要開董事會討論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