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大將軍孟羽還在那咬牙切齒,工部以及支持三皇子何星嶽的一眾官員,已經急不可耐的紛紛向皇上啟奏。
“皇上,雖說四皇子殿下此時就在新安府,的確比較方便組織災民利用水泥修建水利。
但,修水利與鋪水泥路決不能同日而語。
水利乃是一個國家能否讓百姓安穩生活的重中之重,可不是有把子力氣就能修建的。
修水利這裏麵的學問可太多了!還請皇上三思!”
“臣附議!
皇上,用水泥修水利可是三皇子殿下徹夜難眠、廢寢忘食,好不容易才想出來的。
自然隻有三皇子殿下最清楚,如何才能最好的利用水泥將水利修好。
再說三皇子殿下一直在工部,對這些更加了解,自然更能將水利修的事半功倍。”
眾官員這些話,安國公聽了可不服氣。三皇子懂個屁的水利,估計他在這方麵頂多比四皇子也就多知道那麼一星半點。
再說了,這水利皇子又不用親自去修,不過就是占個監督、管理的名頭而已,活兒還不是都是下麵的人幹。
隻要皇帝一發話,自會派工部裏最懂得如何修水利的官員前去指揮。
支持三皇子與四皇子的兩方官員,顯然想就著到底讓誰去修水利這事兒好好爭辯一番。
可何玄天今天已經夠氣的了,完全沒耐心聽這幫人瞎嗶嗶。
“夠了!”
皇帝一聲吼,眾官員立刻安靜如雞。
“昨日新安府知府呈上來四份奏折,除了老大、老二、老四分別彙報了自己賑災的情況,還有一份便是胡愛卿呈上來的奏折。
哼,你們一天到晚就知道為那麼點利益爭論不休,可你們又在自己的任上做了多少實事?!
可你們知道胡愛卿又為新安府的百姓、為了那幾十萬嗷嗷待哺的災民嘔心瀝血的做了多少事。”
何玄天沉著臉睨了三皇子何星嶽一眼,“老三,你能想到用水泥修水利的確不錯,但別以為朕看不懂你那點小心思。
爾等可知,你們剛剛考慮到的種種問題,胡愛卿早已在奏折中向朕說過了。
這水泥除了可以修水利,胡愛卿還提到可以用水泥建房、甚至還有那個......哦,還可以普及大眾,幫百姓修一種冬日可以燒火的床。
如果咱大乾朝的百姓都能用上的話,今後就再也不會有百姓在冬日凍死了。
不止如此,胡愛卿還提出了很多水泥可以用到的地方,而且每一種用途,胡愛卿都已經提出了更為詳細的實施計劃。”
何玄天說完這些,眯縫著眼將在場眾官員統統掃視一番,真是越看這些官越不順眼。
作為皇帝,他收到的奏折向來不是給他報喜,就是說哪哪出了什麼事兒。
當皇帝這麼多年,隻有兩個人的奏折與眾不同,一是好大兒何星辰從新安府送來的奏折,每次除了懂得對他這個父皇噓寒問暖之外。
上奏的賑災情況也總是說的讓他很滿意,而且即使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好大兒也一定會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已經做出了哪些舉動,爭取自己將問題解決,盡量不給他這個父皇添麻煩。
而這個胡豐源更是令何玄天滿意,他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什麼叫可行性計劃書的。
別的大臣隻知道說最近出了什麼問題,要他這個皇帝想法子解決。
可看看人家胡豐源,不但在奏折上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向,更是將如何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實施步驟,寫的那叫一個詳細。